回望过去的一个月,龙岗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凭借精湛纯熟的医疗技术、坚守待变的奋战精神,谱写了一个个感人心弦的战疫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呼吸内科党支部纪检委员、呼吸内科医生叶春幸。
龙岗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自春节开始门诊照常开诊,病房住院及呼吸 ICU 正常上班,气管镜检查照常开展,呼吸内科还是一如既往的繁忙。叶春幸跟往常一样承担着呼吸科门诊、病房查房、气管镜检查等工作。如何能及时发现、诊断患者是她每天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她时刻提醒自己要提起十二分精神去从事每一项医疗活动,尽量避免漏诊、误诊。
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2 月 10 日的早上,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士走进叶春幸的诊室并介绍了他的病情:他来自疫情发生地,在当地定点医院住院治疗了 4 天,经过排查后不考虑为新冠肺炎准予出院。出院后他的母亲出现感冒症状,他希望能得到及时救治前来及诊,经过查阅患者影像学及生化指标,考虑其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但这位患者刚从定点医院出院,且当时医疗资源紧张,收住院有一定难度。叶春幸积极跟感染科等相关部门沟通,将他收入院隔离治疗。经多次核酸检测,该名患者终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予送至定点医院治疗。
作为呼吸内科纪检委员,叶春幸时刻提醒自己要落实做到先锋作用,除了主动报名参与第二梯队支援发热门诊外,还利用休息时间到汽车站参与联防检疫工作。早早就报了名参加 2 月 26 日龙岗长途汽车站检疫工作的她,因 2 月 25 日值班偶遇咯血患者急会诊,夜间休息时间大约只有 3 小时,8:00 下班后匆忙赶到车站,6 小时排查了 296 位旅客,连续忙碌了 30 个小时。
待 " 硝烟 " 过去,再与家人团聚
叶春幸 38 岁得女,初尝作为母亲的快乐与幸福。产假过后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因兼任教学秘书,她平日晚上下班及周末的休息日仍需安排教学相关事宜,每天陪伴女儿的时间本就只有 2-3 小时,由于陪伴时间少,她还通过延迟断奶时间来换取女儿的依恋。尽管多次与家人争吵,她都不曾妥协让孩子跟随家人回老家居住。
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作为高风险的呼吸人,为了让年幼的女儿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她只能妥协忍痛将孩子送回老家寄养。不足两岁的女儿离开了母亲,经常哭闹,她晚上都会抽空跟宝宝视频,宝宝会说:" 妈妈抱抱!妈妈抱抱!找妈妈睡觉 …",孩子晚上总是想念妈妈睡得不踏实。为了不勾起女儿的思念,她最近连电话、视频都不敢打回去了。随着抗疫时间的推移," 妈妈 " 这个词已经从女儿的记忆中慢慢的淡化了。
" 宝贝,请你原谅我这一位不大称职的妈妈,等到硝烟散去,木棉花开,我们再团聚。" 叶春幸回忆着自己跟女儿分割的这段时光,眼里泛着泪水。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