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擦亮一双“慧眼”,深刻认识世界?近日,深圳红岭实验小学执行校长臧秀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线上教学遵循疫情即教材、生活即教育、学科即项目、规则即管理的理念,在德育课程、学科课程、项目化学习、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方面的展开积极探索,实现“五育并举”。
疫情即课程,德育教育源于对当下生活的反思
红岭实验小学在线上开学之初,以疫情为真实情境,以生活为学习素材,以学科知识为工具,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们关注时事、敬畏自然、直面人性、深入思考,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同时,借助语文素养进行口语表达、习作;通过数学技能统计相关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对“逆行者”的致敬……德育生活化、课程化、系列化在该校师生的探究中落地开花。
一年级学生写绘单《今年春节不一样》
一年级学生写绘单《新型冠状病毒与生活》
二年级学生写绘单《守护生命,致敬英雄》
二年级学生写绘单《守护生命,致敬英雄》
臧秀霞介绍,一年级的“红孩儿”们通过研究“今年的春节跟去年有什么不一样?”来探究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疫情?”使学生们能够正确面对居家隔离生活,用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来对抗疫情。二年级的小朋友们通过“致敬最美逆行者”向守护生命的英雄们致敬,学会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三年级的孩子们通过探究“人和自然的关系”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四年级的孩子通过探究“什么是英雄?”“你是怎么定义‘英雄’的?”在人生大课面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五年级的孩子通过自己创作的诗歌来歌颂我们身边每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抗疫战士,一篇篇略显稚拙却又饱含真情的诗歌,无不彰显着他们从抗疫战士身上汲取到的人生能量。
生活即教育,教材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情境
“如何将学生当前的学科学习融入到疫情期间的社会职业实践与社会生活实践中,使其学科学习产生更大的价值和意义,是该校教师团队面临的又一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利用逆向设计的思维,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新冠肺炎的主题探究活动。”臧秀霞说。
据了解,学校防疫综合课程主要围绕“形式、联系、责任”三个核心大概念展开,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向真实的生活发问进而进行探究,让学生在真实的挑战中理性看待真实事件,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从而解决更多未知的问题。
围绕三大概念,课程确定了主题单元目标要达到的基本知识为:知道与新冠肺炎的相关科学知识、新冠肺炎病毒对人类生命造成的严重危害、所在城市的防疫情况;熟记预防新冠肺炎引发的相关措施,如勤洗手、多通风、勤消毒、外出戴口罩等。
要达到的基本技能为:能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从网络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能够通过观看文本、视频等材料,从中提取相关的问题答案;熟练地掌握正确的洗手和戴口罩的方法。
要达成的基本理解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依据三大概念,从单元基本理解出发,学校开展了科学有序、逻辑清晰的一周探究活动。
五年级学生绘制作品《防疫小漫画》
过程即目标,学科探究过程基于大概念
3月2日线上教学开始进入新阶段后,线上教学时长纳入正常教学的范畴,这就意味着学科课程成为新阶段的重点环节。怎样让学科课程从结果走向过程,红岭实验小学使用概念为本的逆向课程设计方式,采用探究循环进行学科探究设计,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臧秀霞举例介绍,学校语文学科的学习,老师们跟孩子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单元导读课,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目标,以及单元学习结束时自己将要掌握的技能和面临的检测任务,从而在每篇课文的学习中都能关注工具性目标,提高语文素养。
工具性目标:“想象画面”
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以“关爱”为人文主题,选编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3篇课文。文章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关爱”,以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别人。而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想象画面”。老师们在协同备课时,将“关爱”这一人文性目标和“想象画面”这一工具性目标作为单元的主线。在单元导读课时让学生明确要通过在阅读时抓住重点词语、借助插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式进行“想象画面”。在接下来三篇课文的学习中都是以“想象画面”这一工具性目标为主线,在不同的课文里反复进行演练及不同侧重点进行对比。
规则即管理,契约文化中构建学习共同体
居家学习条件下,老师无法做到实时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传统的高度管控的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管理将会失效,这对课程设计与实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个挑战,成为摆在红岭实验小学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教师协同备课
每日复盘会议
为此,红岭实验小学在居家学习之初,对学校教研团队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重新划分,每个年级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出相应的课程安排,进行不断的调整,实现了横向的跨学科年级协同,纵向的学科组内协同,进行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积极应对这一难题。“我们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框架和理念,创生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大概念和表现性任务为核心,进行探究式学习设计,充分激发学生能动性。”臧秀霞说。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