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你是否想起那一排排寂寞的老房子,在等着归家的游子?你能读懂寂寞的老房子?那出门的人儿不再回来,老房子就真的老了。
旧时建筑部件。
“捉影”——传统建筑构件艺术展9日在盐田区紫禁书院的天工当代艺术馆开幕。展览展出来自各地老房子的精美构件,涵括木雕、砖雕等手工艺创作。这些建筑构件的雕花尤为精美,无论是堂前屋檐下精雕细琢的匾额,满屋的窗棂和隔扇门窗上刻满的“梅兰竹菊”、“渔樵耕读”,还是藤枝缠绕、盘互交错的镂空花纹,表现出了古老文明下人们巧妙的设计智慧以及超高的装饰艺术水平。
老部件里的传统文化。
一场传统的京剧——白蛇传选段“游湖”拉开了此次展览的序幕。华美的戏服,韵味悠长的曲调,将带领大家穿越到古老的空间,享受独特的体验。
600块明代青砖、老房子横梁、木雕窗花、门板以及民俗用具等,那些在破败老房子残存的、支零散落的建筑构件将重新复活。光与影的捕捉,温度的雕砌……赋予这些构件新的生命力,为我们讲述每一块砖,每一处雕花的人文历史的故事,手艺人千百次雕凿、打磨间的匠心艺术……本次展览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传统建筑构件展出,透过近距离的对望,迸发的想象力、创造力为被遗落凋零的老房子建筑造魂。
清代的鸡笼。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的设计非常别致。不设防护线的开放式展览空间,群众可以随意游走穿行在各构件营造的空间当中。策展团队运用光影的艺术形态以全新的独特视觉展示构件之美。每一件展品在灯光的投射下呈现不同的明暗层次,浮雕更加立体化,雕刻的人物更加形象化,花草虫鱼鸟兽似乎都禁不住木框的禁锢随时要跳出来。观众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古人浮雕、镂空、花纹雕刻的艺术创作,用心聆听其中的故事,在残存的痕迹里寻找失落的文明,体验历史人文的厚重和匠心精神。
图为两位京剧演员表演《白蛇传》选段之《游湖》。
图为观众在看展。
策展人表示,展览希望通过艺术的形态向人们重新呈现我们远去家园蕴含的人文之风,勾起对故园的思念,期望以漫不经心的呈现方式引发对传统建筑文明如何在当代遗存的思考。同时在老物件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之美中,感受古代建筑文明的智慧,传递对匠心精神的敬意。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将持续两个月,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编辑 波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