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举办幻游香港电影特技世界展
记者 啸洋 文/图
2016-12-10 05:06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今日在资料馆展览厅举办“幻游香港电影特技世界”展,透过展出文物,配合行内专才的访问和精选特技片段,从特效镜头到特技化妆,展示香港电影特技的发展进程。

317391574535643446

银幕上的幻境奇观或异域怪物,其制作过程往往超乎想像。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今日起至明年3月26日期间展出的电影特技世界,主要反映香港早期电影特技在战乱时代用用摄影和黑房冲印的技巧,辅以化妆、布景、模型和道具,创作出不少有趣的土法特技,如“放飞剑”、“人扮怪兽”等。于五、六十年代,香港的片厂开始向日本取经,吸纳人才和技术,钻研特技拍摄。至七十年代,邵氏拍摄出自家的特技片《中国超人》(1975)及《猩猩王》(1977)。受荷里活的特技热潮影响,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积极引进外国技术,制作出糅合西方和本地视觉效果技术的电影,包括《新蜀山剑侠》(1983)、《星际钝胎》(1983)、《卫斯理传奇》(1987)。不少特技精英亦自组制作公司,为八、九十年代盛行的灵异片、武侠片和动作片制作五花八门的特效。

496740224014409482

九十年代末至千禧年,香港电影正步向数码特技年代。《风云:雄霸天下》(1998)的特技镜头逾五百五十个,不但开创本地先河,其成功更增强了业界对本地制作数码特技的信心。及后的《老夫子2001》(2001)、《功夫》(2004)、《长江7号》(2008)等,均令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近年,随着电脑软件成本下降,数码特技的应用更是有增无减。香港电影特技水准至今虽仍难与荷里活相提并论,但配合设计精准的动作场面、灵巧机智的场景调度,仍能充分展现香港电影的活力和特色。除了电影特技发展史外,展览亦展示常见特效镜头和电脑特效的制作流程。场内设有多项多媒体互动装置,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特效的魔力和趣味。资料馆更特邀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合作,让学生以电脑技术重构昔日手作的电影特效;并结集成作品系列《跨粤过去语现在》于展览展出。

422299584108006951

此外,香港电影资料馆还将于电影院举行两场座谈会。“门外门内:电脑特技薪传与对话”于明年1月21日下午3时举行,邀得电脑特技专家黄宏达和香港知专设计学院讲师李智健及叶伯韬畅谈经验。而“变脸魔法:特技化妆纵横谈”于明年2月12日下午3时举行,由特技化妆师何渐深细说当年学艺及制作各种特技妆容的经过和心得。据悉,座谈会以粤语主讲,免费入场。

编辑 白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