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调配2亿元用于支持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向抗疫机构免费开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科技创新券全年预算额度翻番......读特记者从深圳市科创委了解到,深圳市科创委制定出台《关于强化科技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全力支持抗疫情促发展,努力把“两难”变为“两全”。据了解,《若干措施》共五部分十六条,包括“集中力量实施疫情防控科研攻坚行动”“聚焦疫情防控需求提供全方位科研保障”“汇聚人才力量助力抗疫复产”“加大惠企支持力度缓解经营压力”和“实施科技管理服务便利化举措”,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同时,深圳市科创委呼吁全市各级科技部门、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疫情防控作为主战场,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的战斗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深圳科技力量。
“超常规”方式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
据介绍,在2020年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中紧急调配2亿元,视实际需要可增加调配资金,用于支持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并首次开展悬赏制,评审实行“主审制”、经费管理实行“包干制”、资助方式实行“赛马式”“里程碑式”“事后资助”“揭榜奖励制”、项目提前完成实行“奖励制”。支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申报,鼓励香港高校、科研机构牵头申报,对承担或参与国家、广东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项目予以配套支持。此外,疫情防控科研项目不纳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限项范围,项目中止或验收不通过不列入科研诚信异常名录。
“超硬核”科研保障打好科技抗疫战
“全面开放疫情防控所需科研资源。”市科创委方面表示,深圳将向开展疾病溯源、药物筛选研究,疫苗、治疗性抗体及检测试剂等研发的机构免费开放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并在线上公布全市可供防疫使用的分析仪器、计量仪器、诊断仪器等设备清单,建立全市统一的科研仪器调度平台,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积极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开设科研物资进口设备采购的应急协调通道;发挥深圳科技优势,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检测、云计算等应用于科学抗疫一线。
“全方位”激励科技人才担当奉献
据了解,市科创委将对在疫情防控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优先推荐参评市科学技术奖,优先提名参评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或国家科学技术奖;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优先奖励在疫情防控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科研单位;对在疫情防控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研团队和人员,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人才专项中优先予以支持。与此同时,疫情期间允许在深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工作的外国高端人才(A类)经工作单位同意后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在深圳其他单位工作。
“两手抓”助力科技企业健康发展
“深圳将加大惠企支持力度来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市科创委方面表示,深圳将对租用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政府物业的非国有企业、科研机构、个体工商户,免除2个月租金;对在疫情防控期间免租金额前50位的市级(含)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分别给予最高30万元、20万元的补助,补助比例不超过实际减免租金的50%;科技创新券全年预算额度翻番,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资源开展科技研发活动。
此外,还鼓励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费)的资金支持,对原委托全贴息转贷项目、原银政企合作项目允许延迟还款。建立重点科技企业服务制度,实施“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企业研发所需防护设备、物资和研发材料供应等问题。
“不见面”机制做好科技管理服务
记者另外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在项目申报、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等项目管理业务全流程实行网上办理,确有必要提交纸质材料的,待疫情结束后按规定补交。对于用人单位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转聘、延期、变更、注销业务一律采取不见面审批。同时提供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邮寄服务。而对于因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期提交验收申请的,允许项目承担单位申请最长6个月的延期验收。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