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课时如何保护视力?深圳市眼科医院眼科专家支招

读特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陈晓晖
2020-03-03 16:48
摘要

20的法则建议,每隔20分钟,连续眨眼20下,眼睛离开屏幕20秒,望向20英尺(约6米)远的地方,让双眼放松

抗击疫情期间,不少中小学生都选择在家上网课。然而,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以及户外活动的减少,都是引发近视的重要诱因。孩子们上网课学习时,应如何保护视力呢?为此,深圳市眼科医院的专家针对学生常见的问题进行支招,该院专家提出了11项建议,建议家长们监督和指导孩子们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还要避免挑食。

一、上网课持续多长时间对视力损害程度相对较小?

深圳市眼科医院专家建议,最好坚持“3010”原则。即电子屏幕每次使用时长不超过30分钟,结束后应休息并远眺10分钟。小于6岁的儿童非学习目的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6岁以上青少年每天累计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使用电子产品时适时多眨眼,不需要看显示内容时可眨眼、轻轻转动眼球休息。

二、哪类电子视屏上网课对视力保护相对比较好?

尽量选择使用台式或便携式计算机等显示屏较大的电子设备,家长随时督促孩子眼睛与屏幕保持45~65cm之间的距离,且视线与屏幕应垂直。

三、网课视屏对视标大小有要求吗?

视标大小的标准,可以按照五米视力表0.1大小的视角大小来衡量,例如5米的距离,视标大小应调整为30~40毫米一个字。可以将手机内容投屏到电视机上播放,如果有条件,可参考学校教学模式,采用投影仪替代电子屏幕。

四、何为读写姿势“三个一”?

深圳市眼科医院专家建议,上网课时,家长也一定要督促孩子们遵守“一拳、一尺、一寸”原则,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1尺(33cm)、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1拳(6~7 cm)、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1寸(约3cm)。

另外,正确的抓笔姿势应该是拇指食指夹住笔(两指不交叉重叠),距离鼻尖3cm左右;中指托住笔,笔杆与桌面形成60°夹角。

五、网课对光线有要求吗?

1.室内光线应与自然光接近。

2.自然采光不足时应辅以人工照明(开灯)。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光源应为小于26mm细管径直管形稀土三基色荧光灯;色温范围3300-5300K。

3.夜间学习使用台灯时,台灯光线应从写字的手写斜前方射入,避免写字时手影遮挡光线。此外,使用台灯时,房间里的大灯也应该开着。

六、在家里读写、上网课,桌椅高度有要求吗?

中小学生在家里做家庭作业时,课桌椅也应符合国家标准。

七、上网课后如何缓解视疲劳?

1.上完网课后要远眺10分钟以上,放松睫状肌。

2.网课之余多看绿色植物,可以帮助消除眼睛疲劳。

3.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前记得一定要先洗手!正确地按压睛明、四白穴有助于放松眼睛,建议进行节奏地交替看、远看、近锻炼的晶体操。

4.如有条件,可在室内打乒乓球。

5.“眨眨眼”是保持眼睛湿润较简单的方式。比如每三四秒眨一下即可,看书、看屏幕时要多眨眼。比如美国预防近视科普20:20:20的法则建议,每隔20分钟,连续眨眼20下,眼睛离开屏幕20秒,望向20英尺(约6米)远的地方,让双眼放松。

6.按摩耳朵穴位能缓解视疲劳

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显示屏,眼干、眼涩、眼肌疲劳,会导致眼部血流不畅,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应该注意适时休息,同时可以对耳朵的穴位进行按摩,可明目解乏延缓近视发展。

7.进行适当的视觉训练,比如进行集合反射(俗称斗鸡眼)训练,双眼注视食指,食指缓慢向脸正前方靠近。视功能训练有助于达到预防、控制近视、缓解眼睛疲劳、提升视力改善眼部屈光状态的效果。

八、每天睡眠时长多少最合适?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视力健康的基础,也是增强自身抵抗力的关键。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要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九、上网课也要有户外活动吗?

在疫情特殊时期,在做好保暖下将窗户打开接受自然光,可以在阳台、窗台等处沐浴阳光2小时以上,但要注意阳光猛烈的时候不要晒伤。

十、 儿童青少年上网课是否需要配蓝光眼镜?

防蓝光护目镜能够有效隔离紫外线与辐射,还能够过滤40%以上的蓝光。但美国眼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AAO)的网站上科普文章认为,不建议正常人使用防蓝光的眼镜,如果不是每天长时间(8小时以上)盯着手机、电脑看,并不一定必要使用防蓝光眼镜。但有黄斑疾患的人群,比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形、黄斑裂孔、糖尿病性眼底病患者,建议使用防蓝光眼镜,因为这类患者的视网膜的光保护机制可能受损了。

十一、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

合理膳食,拒绝挑食,甜食、饮料和油炸类食品少吃,多吃深绿色蔬菜。要注重钙、镁、锌等微量元素的摄入,同时适量增加叶黄素等膳食营养的补充,缓解视疲劳。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陈晓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