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消夏

章铜胜
2021-07-22 08:23
摘要

也许不必再等到冬天,夏天坐在摇椅上看书,也会有坐在两棵树上的凉意,那是摇椅摇动的凉意,是文字的凉意,也是足以消暑的凉意

今年夏天热得迟一些,对于如何消夏,一直没有具体的打算。上个周末,出梅入伏,在入伏前些天,天气已经开始热了,对于突然而至的高温,一时还是难以适应。最近将残雪的书全部买了回来,集中在读。刚开始读残雪的短篇时,并不适应她的文字,读到长篇,反而觉得好了许多,从《赤脚医生》到《最后的情人》,捧起每一本书,都被她的文字吸引着,想要一口气读完。如此,便忘了初伏时窗外的热了。原来文字,也是可以消夏的。

昨天,读到杨文静的文章《做副刊的“木匠”》,被文中的一句话所吸引了,她在文中说:“冬天到来,我在书房里,坐在摇椅上看书,仿佛坐在两棵树上。”因为“摇椅的木料,来自两棵不同的树”。那把摇椅是作者花了11天时间,自己动手做成的。我没有作者那么强的动手能力,可能也没有耐心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做一把摇椅,可我仍然非常羡慕她和她那把自己做的摇椅,如果我的书房里也放着一把自己做的摇椅,闲时,躺在摇椅上看看书,多好啊。我也可以想象自己坐在两棵树上,那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也许不必再等到冬天,夏天坐在摇椅上看书,也会有坐在两棵树上的凉意,那是摇椅摇动的凉意,是文字的凉意,也是足以消暑的凉意。

我是一个不大放得开的人,即便消夏,也还是愿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读一点书。以前喜欢读诗词,《诗经》是有久远的凉意的,古诗十九首,如村边的溪流,清澈沁凉,从心田流过,有润物无声的意境。读唐诗,让人胸怀开阔,心潮澎湃,像是走进一个空旷深邃的空间里,那是容不得暑气的旷远。后来,读明清小品,读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的文字,觉得文字是能让人想起一些什么,也能让人忘记一些什么的,那些文字,在冬天给人以温暖,在夏天让人感觉清凉。对于喜欢文字的来说,文字是有神奇功效的。

这个夏天,残雪的文字,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发现。残雪让我知道文字是可拉伸开来,从文字和文字的意象里,需要你的解读和重构,那是对于文字垂直阅读的一种尝试。当你穿过文字的表面,企图深入到文字的另一面时,你可能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那是思想深处的凉意,仿佛从地底下往外冒着咝咝的凉意一般。文字对于我,一直是有魔力的,就像我愿意以阅读文字和用文字书写来消夏一样。

(原标题《文字消夏》)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