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在一线|我所遇见的深圳人
读特首席记者 陈震霖/文 记者 李伟文/图
2020-03-03 08:10

陈震霖(左)在采访工厂复工复产。

回想起过去一个多月里的每一次采访,思绪如潮水涌来。

这一次次采访,或是在医院发热门诊、疾控部门、社康中心,或在高速公路检疫站点、工厂复工现场,或在寻常的城中村、社区小区防控一线,采访的角色不相同,但每一个人都让人印象深刻。

我最早去的是宝安疾控中心,他们推荐了有着27年党龄的检验科副主任技师肖锦晖接受采访。一直埋头核酸检测工作的他一开始并不愿意宣传自己,众人劝说后才勉强答应。肖锦晖已经连续上了几天夜班十分疲惫,采访结束后,却拉着我补充说,“我们有很多同事也很辛苦,很不容易……”这时,一个个同事的名字和故事从他口中脱口而出。相比起讲自己故事时的“简明扼要”,这时他反而语速飞快,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知道,这不仅是一位优秀敬业的检验技师,肯定还是一位好同事,他的故事我必须写好。

肖锦晖在医院工作的太太也奋战在一线,是名副其实的战疫“夫妻档”。后来,医护“夫妻档”这种情况我也多次遇到,包括凯旋社康中心的罗志敏医生、宝安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李丽春护士、做流行病学调查的李浩等。鲜为人知的是,他们都是主动报名参加战疫的,比如李丽春护士的先生在高速路口执勤,家中仅有小孩一人,她还是选择了报名到发热门诊。谈及原因,她只是说,“因为抗击非典我也参加过,所以真的没多想。”

有些采访的地点很远,比如罗田检疫站来回有100多公里远,回到家的时候经常是晚上,但这些真挚的故事都历历在目,让我写稿时思如泉涌,在电脑前一坐下,总能很快写好一篇稿,不需要过多地考虑语言组织和叙述技巧。

我也相信好的内容是会被更多人看到的。独家新闻《包下500个酒店房间让返深员工住满14天》讲述的是深圳一家公司十分专业且负责任的防疫准备,较早实现了复工复产。新闻在头版见报后,包括中央媒体在内的数家媒体做了跟进,一家电视媒体还对该公司进行直播采访。其中,主持人和安全总监侯波谈到了他一个月没见到女儿,这时,侯波不禁潸然泪下。一面是为全公司2000多人的安全健康日夜操心,一面是记挂家人无数遍,我想,再强的人也有柔软之处。

这一个多月来,我遇见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故事并未见诸报端。比如有一次,我到宝安区一个社区采访疫情防控情况,同行的还有一位挂点该社区的街道领导。令我惊讶的是,在一个沿街铺面众多、街巷纵横交错的城中村,几乎每一位小店老板、市场摊贩业主,都能准确喊出这位领导的姓氏和职务。问及缘由,他笑道“真的不是忽悠人,我是天天都要来走一走,大家都认识我了。”每间门店也都自备了体温仪和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资,党员干部和市民的齐心协力可见一斑。同样是在这个城中村,一位早餐档老板甚至自备了口罩免费送给买早餐的街坊。没错,口罩这种时下的“紧俏货”是完全免费的,只要你有需要。

我想,我所遇见的深圳人,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但确确实实是这一个多月来千万深圳人共同战疫的缩影,值得去书写。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陈震霖/文 记者 李伟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