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测温“神器”上岗!深圳市人民医院率先启用AI智能头盔巡查测温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闻坤/文 李忠/图
2020-03-02 14:29
摘要

3月2日,深圳市人民医院采用光启医用智能头盔热成像排查体温,实现高效无感机动巡查发热人员,有效提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避免交叉感染,用创新科技构筑抗疫防线

医院作为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人员密集、病患集中加剧疫情防控的风险和难度,如何牢牢守住阵地,高科技助力医院防疫安全。

3月2日,深圳市人民医院采用光启医用智能头盔热成像排查体温,实现高效无感机动巡查发热人员,有效提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避免交叉感染,用创新科技构筑抗疫防线。

无感无接触高效排查 

采用红外测温枪是当前进行体温监测和采样的最主要的方法,但短板在于测量者和被测量者必须一对一,保持很近的距离(半米左右),有近距离接触的风险;而且每完成一个人的测量至少要2-3秒,这样的效率一旦面对复工潮,无论车站、广场、写字楼、企业,都会造成严重的拥塞梗阻,测量体温排长龙,反而会增加“人员聚集”的防疫风险。

3月2日早上,记者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门诊部大楼前,见到了这款智能测温“神器”。只见配戴医用智能头盔的工作人员,正在排查发热人员。只要一眼扫过即可完成对前方几米范围内所有目标人员的扫描,发现发热人员立刻可以声光报警,做到无接触测温、无接触记录。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介绍,该款医用智能头盔借助领先的AI校准算法与热成像测温技术结合,既可实现远距离多点批量巡查体温,又能实现无接触自动记录被检测人员信息和温度;既解放了工作人员的双手,又极大提升排查效率,在完全无接触的情况下,上百人队伍可以在不到2分钟时间就完成发热人员筛查和记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光启医用智能头盔的总体重量不到1200克。这样的重量,8小时的超长续航,决定了它可以灵活机动地部署在任何需要排查的人流密集区。

机场公园地铁多场景均可应用

“可以说,此次深圳市人民医院携手光启,启用医用智能头盔构筑医护安全防线,展现的正是深圳医疗与科技企业的‘深圳使命和担当’。我们认为,医用智能头盔的推广应用和发展,不仅将助力当前疫情防护,同时,我们更看到,未来,这款头盔将对远程健康监控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现场一位专家表示,光启医用智能头盔基于大数据、传感及人工智能技术,可面向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实时监控分析、疾病风险预警、个体化管理方案等应用服务,甚至实现端到端的人工智能就诊服务,这必将有力提升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个人健康管理能力和就医体验。

刘若鹏介绍,一家三甲医院10台就可以全覆盖巡查、大型办事大厅一两台就解决所有问题、大型园区五台内全部可以管控、大型商业区域五到十台就可以覆盖全部巡查,一个地铁站最多两三台可以覆盖机动巡查。相比价格昂贵的固定端红外摄像头每个卡口都要部署,医用智能头盔属于防疫装备中新兴的“轻骑兵”。

由于光启智能头盔系列产品完全不需要施工布线,配戴即用,部署灵活。复工以来,光启智能头盔的系列产品之智能头盔N901已在高速路口、地铁、机场、商超、公园写字楼等场景及公安、交通等领域广泛使用,获得无数网友点赞。

用智慧手段解决发热患者预检分诊

据市人民医院院长邱晨介绍,疫情当前,医院门诊接诊的传统手段是测体温、填写个人资料和病史信息,整个过程时间长,容易造成门诊排队。为此,医院通过智能化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智能测温甄别。医护人员使用智能头盔等智能手段,快速准确地甄别发热病人。

二是网上申报分流。在医院公众微信号上加载流行病史问卷。患者在微信预约挂号时,系统自动判断患者在24小时内是否填写过流行病史问卷。如果未填写,则自动弹框提请患者填写问卷,之后进入正常预约挂号流程。这样就提前对是否是疫情高发地来的发热患者进行分诊,到医院后患者进行扫码,就可以分流到不同的通道,提升现场预检分诊的效率。

三是,开设线上发热门诊。疫情期间,市人民医院的“网络医院”一改过去主要面向复诊患者的局面,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启动针对疫情防控平台的建设,第一时间开设了发热门诊免费线上问诊,依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旅行史、接触史等,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尽最大努力缓解非新冠肺炎患者的疑虑与不安。网络医院平台开通42个临床科室,399个医生上线,利用医生碎片化时间积极开展网上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此举措减少患者来医院次数,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减少医院门诊就诊压力,解决复诊患者的苦恼。春节期间,深圳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已为发热、新冠肺炎、慢性病复诊患者提供线上问诊4579人次。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闻坤/文 李忠/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