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9日24时,全国现有确诊病例3532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1625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9824例。深圳现有确诊病例106,累计出院308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17例。在过去了的2月份,跟随着这些数字“坐过山车”的我们都经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未来又将如何发展?本期“晶数据”带你一起解读2月“战疫”情况。
从2月4日开始,全国范围内新增确诊病例数就保持下降趋势(2月12日、13日,由于确诊标准的改变造成数据波动)。2月18日,全国新增治愈出院病例首次超过新增确诊病例,出现交会。
2月28日,全国累计治愈出院病例首次超过现有确诊病例。
两个“首超”,令人看到这段时间以来抗疫阻击战的成果,也给人们带来信心。
从2月1日开始,全国治愈率已经连续第11天超过病死率;湖北外的其他地区,不仅在病死率上持续保持较低水平,相对宽松的医疗资源也让治愈率快速上升。
从图表中可见,2月20日开始,治愈率超过50%,一路上升,截至2月29日,治愈率达到80%。新冠肺炎虽无特效药,但在我国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医疗救治效果明显,救治压力正在减轻。
2月,随着返工潮的来临,深圳“抗疫大考”压力十足,百度地图显示,整个2月,深圳几乎都在热门迁入地排名前三。随着返深人口的流入,深圳的疫情却未出现明显反弹,“考场表现”良好。
2月9日,深圳新增治愈出院病例首次超过新增确诊病例,出现交会。早于全国2月18日的交会。
2 月21日,深圳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22人,现有确诊病例为195人,深圳累计治愈出院病例首次超过现有确诊病例。此次“首超”时间早于全国的2月28日。
而截至2月29日,深圳治愈率达到了74%,与北上广一线城市持平。
那么深圳的疫情接下来会怎样?根据新增确诊人数来看,从2月10日开始到2月15日没有反弹,16-21日新增确诊人数累计仅增加3人,22日-29日新增确诊人数均为0人,按照这个趋势,大数据分析推算不会再出现大幅度反弹。
随着疫情的发展,有关疫情的研究层出,加深或刷新着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认知。
2月28日,钟南山院士团队论文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截至1月29日,研究团队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2家医院中提取了1099例经实验室确认的、由SARS-CoV-2引发的新冠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患者数据。
1099例患者中, 926例为非重症,173例为重症。其中可以发现,重症患者的年龄比非重症患者大7岁(中位数)。
在整个人群中,23.7%有至少一种合并症,如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患者有合并症的情况比非重症患者常见。不过,重症患者和非重症患者的暴露史相似,所以有武汉接触史,并没有对重症率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1099 例确诊患者中仅1.9%有野生动植物接触史记录。
病例中,武汉市居民占 43.9%,武汉市以外的患者中,大部分有武汉暴露史,曾去过武汉或接触过武汉市居民。
研究得出的中位潜伏期为4天,潜伏期大于14天的共13例,占比12.7%,潜伏期大于18天的则仅占7.3%。
重度、非重度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潜伏期达24天,而长期居住在武汉或与武汉地区人员接触的患者,其潜伏期多为0天。不过,团队认为,单纯根据最小、最大值评估人群的潜伏期容易引起误读。
另一备受关注的发现是,入院时只有43.8%的患者有发热,但住院期间88.7%有发热,不发热的新冠肺炎患者比例高于SARS-CoV和MERS-CoV感染患者。第二个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为67.8%,恶心或呕吐和腹泻很少见,分别为5.0%和3.8%。
近期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考察报告中,在对典型临床表现的研究中也发现,尽管发热为表现最多的症状,但比例不算很高。因此如果监测病例的定义侧重于检测发热,则不发热的患者可能会被漏诊。
钟南山团队此次研究的病死率低于最近报道的病死率1.4%,这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和案例纳入标准。研究显示,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可能共同发挥作用,降低了广东的死亡率。
在对包括深圳的机场、社区、高铁站进行考察后,世界卫生组织也肯定了中国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四早”防疫工作原则。
为实现“四早”防疫工作,深圳抓细抓实,深入社区、设置联合检疫站进行排查,截至2月29日,662个社区累积排查70多万人,设置的100多个卡口累积排查近1900万人,市卫健委累计对63154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进行核酸检测。
社区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月15日,共有12.1万人员投入社区小区疫情一线防控,其中社区工作人员8.2万人,市、区、街道各级下沉干部3万人,志愿者9千人。
在对662个社区70多万人的发热排查数据显示,每日发现发热人数在2月19日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趋于平稳,截至2月29日,累计发现发热人数1832人。
2月17日,深圳设置的卡口(联合检疫站)达100个,后续还在进一步增加,截至2月29日,累计对近1900万人开展了排查工作。数据显示,排查的发热人数在2月29日达到日增最高值41人,但每日排查发热人数增长率目前处于稳定状态。
针对发热的患者,2月中下旬,全市 21 家重点发热门诊每日要接诊发热患者1200人左右。核酸检测阳性患者数仅在2月14-16日发现4名,2月17日开始再未发现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发热门诊接诊发热患者检测阳性率低。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核酸检测阳性率也不断下降,自2月19日起核酸检测阳性者为0 。截至2月29日,市卫健委对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核酸检测累计63154例,阳性数4例,阳性率0.06‰。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只为及早切断病毒的传染途径,不让其有任何可扩散的机会。
为了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及早隔离也是关键性的一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考察报告显示,截至2月17日,深圳市2842名已确认的密切接触者已全部追踪到,其中72%结束了医学观察。在密切接触者中,2.8%后来被确认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2月29日,深圳现有集中隔离人数61人,集中隔离对象主要是密切接触者,封闭隔离楼栋数4栋,这意味着未来新增确诊病例不会有明显增长。
为把各项隔离工作做实做细,根据规定,对有疫情高发地区旅居史的新返抵深圳人员,具有与其他住户隔离的居住、生活条件的实行居家隔离。为强化"对内严防扩散,对外严防输入”防控目标的落实,居家隔离人数在2月22日后迎来一波上升,2月29日,深圳现有居家隔离人员3万余人。
在严防严控机制下,奋战在各一线的人员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坚守着每一个“关口”,才实现了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机制,及时防止扩散,在过去的2月里,将来势汹汹的疫情控制住,让曾经新增60、新增48的跳动归零,并稳住不断向好的趋势。
我们引用深圳高级中学李彩媛老师的话作为结尾,并致敬艰难时刻下的每一位深圳人,正是一个个看起来并无关联的、小小的努力汇聚成深圳疫情防控的向好态势:
我始终相信,什么2020灾难之年都是笑谈,穿越英雄拯救世界也只停留在影视之中。但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果可以重启2020年”这个议题着实打动了我。我知道这背后有着家属对至亲逝去的悲伤绝望,有医生对生命的全力挽留,还有最可爱最朴实的普通民众的满腔热血。
危机与悲伤打倒不了中国人民。
未来必将凛冬尽散,星河长明。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