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站社区党委书记生何新生:一位社区老书记的抗疫答卷
读特记者 吴素红 肖欣静
2020-03-01 11:05

自从2017年10月北站社区成为全省基层党建示范点以来,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委书记何新生就“患”上了外出恐惧症,几乎每次出差或是外出休假都会被中途召回,一年到头也就春节能安心外出。何新生早在两个月前就和家人约定,利用春节假期去韶关度假。何新生跟爱人说,这次车都不开了,报旅行团好好休息几天。1月23日,当深圳市发出疫情防控号令后,何新生当即取消行程做好战斗准备,毫不犹疑。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一个多月,何新生,这位年已55岁,在北站社区党委书记任上干了十个年头的老党员,带领社区党委班子冲锋在前,发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行动,高标准打造“无疫社区”,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

“疫”考是块试金石:扁平化管理模式被点赞

“党建工作实不实,党员干部强不强,这次‘疫’考是块试金石,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何新生在抗疫一线发出的动员令。

2月初,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了“五个100%、十个一律、四个重点”的总体要求,对社区小区联防联控发出了总动员。

作为基层党委来说,如何落实这一目标,是一道从未有过的考题,如何出实招、取实效决定了答题者的分数。

就在动员令发出的第二天,北站社区亮出了自己的答案:指挥前移到卡点,人员签到在一线。北站社区打破原有的一办两组一中心(综合办、网格组、处置组、党群服务中心)建制,整合社区工作人员、上级机关下沉人员、社康医生、社区民警、党群服务中心社工、联防队员、市容巡查员等170多人,除保留领导小组办公室所需的督导、后勤、资料人员外,一律安排进六大片区指挥部,片区指挥部都前移到小区门口,所有人员全部在卡点签到,工作在一线。片区指挥部实行“十个一”标准化配置,包括一顶帐篷、一个工作专班、一份责任表、一份签到表、一套人员台账、一个临时党小组、一个党员先锋岗、一块宣传牌、一个宣传喇叭、一个公示牌等。

六个片区指挥部覆盖了北站社区的3个城中村、4个花园小区、1个保障房小区的22个卡点,小区一线牢牢守住,社区小区联防联控的目标得以实现。

这套“一个领导小组办公室+六个片区指挥部”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各路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网、人民网、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等十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大力推广这一经验做法。

管住重点人群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最初,社区人口信息系统排查出的湖北籍居民是5213人。何新生一次又一次查看那份台帐,突然发现一个问题:社区里一名熟识的湖北籍人员竟然不在台帐里。原来,社区人口系统排查出的湖北籍人员只是湖北户籍人员,而很多籍贯为湖北的人员转为深圳户口后,就不在湖北籍人员之列了,而这些人员春节回湖北以及节后从湖北返深的概率非常大。于是,他带着网格组资料员立刻到系统里一个个排查身份证号码以42开头的人群,将所有与湖北存在强联系的7993人排查出来,重点管控人群从4213上升到7993,堵住了巨大的漏洞。何新生又连夜带着网格员逐一电话问询、采集信息,分门别类建立全套重点人员台账,除1个总台账外还有4个分台账,包括未回深人员台账、一直在深人员台账、1月1日后返深人员台账、纳入B类管控人员台账,每个片区都有自己的整套台账,每天一更新,时刻掌握最新情况,真正做到精密防控、不留漏洞。

“疫”场冲锋在前连吃月余盒饭胃病发作不下火线

何新生习惯了每天上班前都要到各个卡点走一圈,坚持一线指挥、一线巡查、一线督办。南源新村是一个开放式的城中村,有大大小小14个出口。为了实施封闭管理,何新生带着工作人员绕村一个口一个口地看,最后保留2个出入口,封住了其余12个口。他还亲自去找区住建局、街道城建科协调铁马两百多个,一天内实现了南源新村等三个城中村的围合封闭管理。

2月15日晚,是深圳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天上还下着小雨。何新生想,这么冷的天,小区卡点能不能守望得住?会不会出现漏洞?他穿上雨衣连夜走完六个片区指挥部,晚上11点多才安心离开。当看到卡点值勤保安穿的单薄时,他赶紧让工作人员从消防仓库调出储备的棉大衣,分发给夜间值守的物业保安。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熟悉何新生生活习惯的同事近期比较疑惑,一向喜欢喝家乡绿茶的他怎么改喝红茶了?问起缘由,原来,连着吃了一个多月盒饭,这些天吃饭又没个准点,有时候饭都凉了才抽着空吃,何新生已经十多年没犯的胃溃疡老毛病又发作了。即便这样,何新生仍然坚持不下火线,痛得实在难受就吃两片胃药,从年前忙到年后,没有休息过一天。

“疫”中有爱,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春节刚过,湖北来深人员都要进行居家隔离了。刚开始,“隔离”是一个容易让居民产生恐慌和抗拒的字眼。大年初二,何新生就跟同样是湖北籍的工作人员小徐说:“你也是湖北人,就给参加隔离的老乡们建个群吧,跟大家聊聊天、解解闷”,他还特地叮嘱小徐:群名不要出现隔离二字,就叫“湖北人家”吧。从那以后,居家隔离的湖北人们在线上相逢,讲讲居家经验,唠唠家长里短,时不时还晒一晒家乡美食,群里是一天比一天热闹。

随着隔离人数的增加,何新生依托片区指挥部又建立了6个“湖北人家”分群,还手把手教工作人员怎么打招呼、怎么互动、怎么处置应急情况。与此同时,何新生还为隔离人员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暖心服务,比如党员跑腿代买、心理咨询、线上直播艺术课等等,全方位对接大家的居家需求,一点点化解情绪上的不安与抗拒,居民每天2次报送体温也都能积极配合。

2月7日,第一批居家隔离的100多名居民即将解除隔离,有居民在群里说:“解除隔离是不是就得退群”,言语中表露出了对这个群的依依不舍,何新生关注到了这一条消息。想到后续还有很多新人加入,有必要把这种信心和信念传递下去,他就带着工作人员着手搞一场线上解除隔离仪式。2月8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居家隔离解除仪式在湖北人家总群里举行,大家纷纷回顾居家隔离14天来的难忘记忆,回味社区服务带来的温暖,鼓励还在居家隔离的朋友们放平心态、坚定信心。

2月21日,深圳市发出了创建“健康家园•无疫小区”的号召,何新生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动员会,发起了先行一步争创“无疫社区”的总动员,确立了将辖区内的每一个花园小区、每一个城中村都建设成“无疫小区”,努力保持全社区无一例新增病例、无一例疑似病例的良好战绩。自此,一场规模空前的社区全民大行动开始了。

“疫情还没有结束,为了辖区群众,我还要继续坚守下去”,这位55岁的社区书记向记者说道。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吴素红 肖欣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