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2021年南海大城工匠举荐工作的通知,成为南海企业界的微信朋友圈里最热的话题之一,举荐范围、举荐渠道被广为传播。而另一边,南海大城工匠命名与品牌制造展示计划领导小组的办公热线从7月13日发布《举匠令》以来也十分火爆,“前单位领导推荐可以吗?”“曾经举荐过还可以再参加吗?”咨询电话络绎不绝。
这是南海第三次启动举匠活动,为了更好地提振士气,弘扬并传承精益求精、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今年南海根据自身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竞争方向,将举荐范围从往届以制造业产业为主,进一步拓宽至第一、二、三产业中技术技能岗位,凡能工巧匠者、矢志研习者、革旧图新者均可通过他人举荐和自荐参与“工匠”命名,以求全面提升南海制造品质,共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也正因为此,今年的报名热度比往年更高。“每天从上班到下班,电话一直不断。”工作人员陈小姐介绍,从目前来看,无论是玉器、机械装备、唢呐、电力设备等传统产业,还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都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度。来电咨询的既有往年曾经举荐过但未入选的,也有新增领域内的。前者对举荐条件稍有了解,主要关注的是有无推荐人数限制;而后者则因为之前不熟悉,所以对举荐主体、举荐标准、资料递交、审核流程等进行核实。从他们事无巨细的咨询中,不难看出企业对工匠命名的重视程度。
而在目前已递交的报名材料中,工作人员也发现了不少熟悉的身影,他们中有些是从第一届就开始举匠且已有工匠被命名。这其中,来自桂城平洲平北联发五金工艺厂的林铭超颇为引人注目。其父亲林炳豪坚持63年只为做好一根唢呐,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在2019年被授予“南海大城工匠”荣誉称号。这一次,已跟随父亲学习唢呐制作14年的林铭超也报了名,“父亲被评为‘大城工匠’后,对唢呐的曝光度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我这次报名,能不能评上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这项传统文化能为更多人所知晓。”
记者获悉,南海会在下半年召开大城工匠命名大会,授予“南海大城工匠”荣誉称号;此外,还将通过新时代南海讲堂之匠心课堂、南海大城工匠5G直播间等当下最热的宣传形式,全方位打造工匠精神宣传平台,工匠文化、匠心产品展示平台。其所在的企业单位或行业协会亦可申请设立南海区“大城工匠”工作室,并获得政府相应的经费支持。
相关链接
举荐报名入口:2021年南海大城工匠 | 举匠令
(原标题《2021南海大城工匠 | 全城举荐热情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