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深圳动画双年展开幕,记得打开你所有感官

记者 孟迷/文 齐洁爽/图、视频
2016-12-04 01:57
摘要

12月2日,由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雅昌艺术中心协办、何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李振华任总策展人的“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2展厅开幕。此次双年展以“时间/无间”为主...

深圳独~1

深圳独~2

“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现场

一个巨大的绿色屏风从建筑墙体一直延伸至草地,中间凿开一个圆形窗口,里面写着“时间无间”四个大字——

12月2日,由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雅昌艺术中心协办、何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李振华任总策展人的“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2展厅开幕。

此次双年展以“时间/无间”为主题,由“空间中的动画”“特别放映”“动画与音乐”“推荐展映”和“讲与谈”5个主要版块构成,展期将至2017年3月2日。

01 绿色屏风

《绿色屏风》

·独立动画承载思想的万花筒

从绿色屏风的两侧进入C2展厅,呈现的是本次双年展的主展部分“空间中的动画”。

展厅入口处是意大利艺术家卡特琳•比约卡的作品《与四维相遇》,观众可以体会来自网络二次元动画和平面拼贴的戏谑呈现:一个简约的传统建筑、雕塑、壁画,一对讨论着关于无聊的动画人物,幽默感和荒诞的场景移植,行走在二维的世界里——时间是这件作品的指向,但作为第四温度,它需要观者来触发。

02 卡特琳•比约卡作品《与四维相会》

卡特琳·比约卡作品《与四维相遇》

穿过“四维空间”,往右走会遇到胡为一的作品《低级景观3》:一个破旧的皮箱中放着一个类似八音盒的转盘,转动的机器将八音盒上的名人童年肖像轮流投射到大屏幕上,构建出一个小小的时间和空间的错位。

往左走,会进入本次展览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瑞士艺术家伊夫•内茨哈默和伯恩特•舒尔的《云的陵园》中。一个不规则镜面菱形空间,让观众仿佛置身万花筒之内,两个圆形屏幕和若干个球状屏幕交替放映着看似情绪相关却又无法捕捉到完整故事的原创动画。

03 《云的陵园》

《云的陵园》

动画的主角是一个可以灵魂抽离的人类和一只可以化成人形的大猩猩:无人机拍摄人的灵魂离开肉体起舞,黑猩猩的手臂进化成人形却被它自己咬断,一个绑着红绳的窗户突然变成了风筝飞起来,红绳是它的牵引……这些意识流的片段,组成了艺术家对于动物、人类、灵魂的反思。

看遍整个展厅里眼花缭乱的作品后,细心的观众会在一个角落发现一间看似空无一物的库房,但拿起位于房间中央的iPad并对准空白的墙壁时,会发现iPad里出现了这间库房的“原貌”——敦煌第220号洞窟。

04 <p><p><p>《人间净土——扩增实境版》</p></p></p>

《人间净土——扩增实境版》

这是澳大利亚艺术家邵志飞(Jeffery Shaw)和新西兰艺术家莎拉·肯徳丁创作的《人间净土——扩增实境版》,通过AR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打通了前往敦煌的“时空隧道”。比真实的敦煌更多的是,墙上的飞天会起舞、乐器会奏乐……技术带给观众对于文化的时空感应。

邵志飞说,近些年来,好莱坞动画作品让动画的定义变得狭窄,但实际上,动画的可能性远远不止“好莱坞”,它的意义更多在于赋予事物灵魂,对人性温暖和感性部分进行探索。

04 澳大利亚艺术家邵志飞

澳大利亚艺术家邵志飞

·新媒体艺术在深圳的发生

本次双年展进入第三届,代表着动画及新媒体艺术在深圳的集中呈现进入第六个年头。

策展人李振华说,新媒体艺术在今天的流行其实并不突然,早在2000年以后北京、香港、上海就开始有重要的新媒体艺术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使用新媒体手段来进行创作,尤其是“后网络”时代,触发了更多与社会更加相关的艺术创作。

05 总策展人李振华

策展人李振华

“很多艺术家的作品更像是对于新媒体一种社会应用,但另一类艺术家是对媒体进行反思。”李振华说,比如说本次展出的80后艺术家徐云凯的作品《双重》,数十块卷曲的透明胶片与灯光交相呼应,提醒着动画与载体的关系。

而它旁边是1939出生的美国艺术家帕特•奥尼奥在1971年使用16毫米胶片拍摄的实验动画——新老艺术家相隔45年的作品,原点却是一致的胶片,“这两件作品相互呼应,探讨关于永恒不朽的关系。”

李振华说,动画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本质区别,就是加入了动作和时间。“有点像中国古代的‘游园’,需要移步换景,思考空间的透视以及各个作品之间的关系。”

06 <p>徐文恺作品《双重》</p>

徐文恺作品《双重》

同时改变的,还有观众的观展方式。“观看动画和新媒体艺术展不能在像过去一样,等待被教和引导,而需要观众自己打开五官感受。”李振华说,如今的艺术媒介更复合,很难通过讲解去诠释作品的内核,譬如《云的陵园》需要同时往不同的方向观看三个不同的动画片段,“所以本次展览我们将文字信息减到最少,让观众可以更浸入其中,体会动画艺术所带来的时空感、游戏感。”

本次展览作品中,爱尔兰艺术家大卫•奥锐利的《全部》就是一个游戏作品;位于其旁边、由艺术家安吉拉•瓦施蔻创作的《自然》《医者》灵感也来自于游戏《魔兽世界》:她通过游戏角色扮演进入网络空间,却与其他玩家交流讨论关于女性的话题,奇特而发人深思。

07 <p>刘毅作品《一只乌鸦叫了一整天》</p>

刘毅作品《一只乌鸦叫了一整天》

李振华说,新媒体艺术在中国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得到的技术支持和大众理解仍然太少。“深圳拥有很多高科技公司,在未来可以作用于新媒体艺术创作,但需要时间。”

本次参展年龄最小的艺术家刘毅在作品中传递了自己行走印度时的感悟。“这次参加深圳的双年展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希望以后可以创作一个有关深圳的作品。”

编辑 多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