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没有救死扶伤的技能
也没有冲锋陷阵的义务
却身怀大爱
用自己的专业和辛勤
无私奋斗在战疫的各个角落
志愿者联盟:一条信息也不能放弃“作为一名武汉的80后,城市有难,我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年三十的晚上
汤红秋联系了几个朋友
一起组建了一个小小的爱心群
很快群成员就发展到近600人
它的名字叫做——“美德志愿者联盟”
“只要有力量,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
从此,武汉的困难就成了志愿者联盟的困难
他们几乎每天从早上七点就开始工作
手机里没有阅读的信息有上万条
处理完毕经常就到了凌晨两三点
平均每天送物资计600多万元
虽然很辛苦
但当他们每次把物资送到需要的地方
都可以收获一份份满满的幸福
那是很多人发来的鼓励与感谢的信息
医院保洁员:离一线最近的后勤“我们培训过,所以不怕。”
安亚菲是武汉某环卫公司副经理
1月24日他和14名员工
自愿进入汉口医院负责保洁
成为和一线医护人员并肩战斗的人
他们每天要先进行严格的自我防护
然后把医院里里外外打扫干净
清洗厕所、收拾病人呕吐物和医疗垃圾
这些常人难以承受的脏活累活
对于他们不过是家常便饭
“即便我们倒下,还会有其他的环卫工人顶上。”
义务送餐员:当“雨衣”变成“大伞”2月3日,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川妹子”
带着厨师和食材
驾车“逆行”十几个小时从成都赶到武汉
免费为前线的医护人员送餐
每天数百份盒饭 她和她的团队从不间断
刚开始送餐时
由于没有防护服 她就穿着雨衣
因此也收获爱称——“雨衣妹妹”
“要坚持到疫情结束,直到不需要为止”
离家二十多天 “雨衣妹妹”也想家
等疫情结束 她想摘下口罩
好好到东湖边走一走
看看江城的春暖花开
志愿司机:甘当生命“摆渡人”“一直琢磨着为疫情做点什么,做了就义无反顾。”
王禾田91年来到武汉
年前正准备回老家过年
疫情发生后他毅然留了下来
并到街道办事处毛遂自荐
终于被录用为社区志愿司机
他每天开着由面包车改装的“救护车”
往返于社区和医院之间
把新冠肺炎患者送到方舱或是定点医院
“有时候,说一百遍,不如身体力行去影响他们。”
为了不给家人和邻居带来麻烦
他一直住在外边
想家人们的时候
他就对着家里阳台的方向使劲儿挥手
在孩子眼里 这一刻父亲的身影坚定而伟岸
不只是快递小哥 还是“生活管家”“我接送的医务人员都是救命的啊!”
从除夕到现在的20多天里
快递小哥汪勇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
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上下班
当采购员替他们跑腿买各种日用品
看到小护士在朋友圈里说了句:
“好想吃大米饭啊”
他花了两天时间去寻找餐厅
帮医护人员准备了一顿饭
“我算过一笔账,一天我能为医护人员节省60个小时,就算10天之后我真的倒下了,他们应该能救至少10条人命,怎么算我都是赚的。”
“我们在前线努力,是因为病人;而你们在前线努力,是为了我们。”
这条医护人员发给志愿者团队的信息
正是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这些平凡英雄,无疑是
前线医患和疫区居民最坚实的后援
也许,他们并非其中最耀眼的星
却一颗都不能少!
见习编辑 欧阳林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