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外防输入、内防蔓延的最有效防线。从1月27日到现在,在老围社区的这道防线上,奋战着一群社区工作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起早贪黑,奔波在社区。对他们来说,社区防控就是他们冲锋陷阵的战场,他们就是对疫情严防死守的战士。
“暖心管家”许少琼
大年初三,老围社区党委书记许少琼接到了疫情防控的通知,便迅速动身来到社区工作站,与她一起回到抗疫一线的还有党委副书记黄小龙和副站长刘剑。他们三个人作为老围社区的“铁三角”,配合默契,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作为一个新旧融合的社区,老围社区有城中村,也有京基100写字楼这样的高层楼宇,外来人口众多,人员非常复杂,防控难度很大。面对挑战和压力,老围社区党委领导班子与各个物业小区、社康、辖区民警一起,结合社区实际,迅速制定了严防死守的作战方案,严格把好“排查关”、“管控关”、“隔离关”,牢牢筑起老围社区疫情防控防线。
军人本色黄小龙
“龙哥,老围花园有人投诉一只大狗叫了通宵,吵得街坊四邻睡不着觉。”“龙哥,红宝路有一家小店开门营业了,要去排查”………
“好!我来处理!”“行,我知道了!”老围社区党委副书记黄小龙停住急促的脚步,给出简短而有力地回答,接着立即着手行动,该处理的处理,该调查的调查,该上报的上报,经他处理的很多事情,都能得到快速和妥善的解决。作为退伍军人的黄小龙,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昂首挺胸,腰板笔直,走路脚底生风,做事干脆利落。
1月25日,大年初一,黄小龙在办公室值班;1月26日晚上接到疫情战报的他,在1月27日大年初三开始便以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与病毒打起了阻击战。
老围社区防控数据的报送由黄小龙负责,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他经常加班加点,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同时,他又是“三位一体”的成员,经常要联合社康医生和民警一起对疫情发生地来深重点人员进行排查登记,面临随时存在的感染风险,他不畏惧,“我是党员,又是退役军人。大敌当前,就要冲在最前面。”他平淡地说。
黄小龙的妻子也在街道工作,与他一样,同是党员和退役军人。他们在同一年当兵,又同一年退伍来到基层工作,从战友变成了夫妻。疫情发生这一个多月以来,他们两都没有好好休息过。这次妻子下沉到老围社区,夫妻俩又变成了抗“疫”战友,在社区这道防线上并肩作战,共同守卫社区居民的平安与健康。
好军嫂莲姐
老围社区党委委员莲姐,是一名军嫂,今年4月份即将退休。多年来,她与丈夫聚少离多。这个春节,丈夫好不容易留在家里,一家三口得以过一个团圆年。她积攒了很多假期,完全可以在家安心陪伴丈夫。但疫情当前,作为军人妻子的莲姐,也有着军人的勇敢,她知难而上,冲在了防控第一线。
莲姐在社区负责党务工作,她非常关心党员在隔离期间的心理状态,每天都会及时打电话了解他们的情况。社区有一位独居的老党员刘叔行动不便,她在知晓情况之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刘叔,告诉他疫情进展情况,并不忘叮嘱他减少外出,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告诉社区,她都会及时跟进解决。她还时刻关注被医学观察隔离的人员,鼓励这其中的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家人安心隔离,不把风险扩大。她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她就站到哪里。
除了党务工作,莲姐还负责管理防控物资。对此,她一丝不苟,将区里或者街道下发的各种防护物资一一登记在册,领用人员必须签名登记,她知道这些物资紧缺,于是在叮嘱大家在做好防护的同时也要节约使用,把物资能够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积极乐观杨小艳
杨小艳是罗湖区政府采购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候,积极响应号召,自动请缨下沉社区,尽自己所能,协助社区把好严防严控这一关。在她下沉社区工作过了很多天之后,大家才知道,她是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坚持工作的。
2019年年底,她深爱的父亲病逝。与父亲感情深厚的她一直都很难接受这个现实。但她知道,疫情需要她暂时收起个人的悲伤。2月5日,她来到老围社区,立刻投身到严防严守中。每天,她与工作人员一道把守小区关口。 2月24日开始全面复工,她和工作人员一起到KKMall购物中心,对于商铺是否符合复工要求进行逐个检查,监督商铺将承诺公示情况等贴在商铺门口等明显位置。
虽然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但她没把自己当“外人”。来到老围10天,天性活泼开朗、积极乐观的她已经很快融入到社区这个大家庭。有人要入户排查,她就主动说,“我也去!”社区在居民微信群开展线上战疫活动,她主动提出捐赠100个口罩,作为奖品激励居民参与战疫活动。她还利用自己的资源为社区筹集防控物资。她总说,“防控疫情,消灭病毒,是大家的事情,只要每个人都努力一点,疫情就一定会很快过去。”
坚守在桂园街道老围社区抗“疫”一线的他们都是普通人,点点滴滴的举动都在激励着更多人行动起来,与病毒作战,共同为春暖花开的那一天而努力奋斗。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