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可口的疍家擂茶、香糯甜美的疍家汤圆、清亮优美的疍家歌曲……在11月30日举行的第五届盐田区疍家文化节上,这些独具特色的疍家文化都原汁原味地呈现在盐田街道避风塘篮球场。
第五届疍家文化节由盐田区盐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盐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进提供资助,盐田区政府副区长乔宏彬、盐田区政协副主席邓德良及盐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盐田街道办主要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文化凝聚了500多名疍家人,盐田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参加,现场其乐融融。
“她在水中央,我在她怀抱,她的名字叫翡翠岛,阿哎嗨哎呀啊,翡翠岛啊翡翠岛,生我养我的翡翠岛……”在精彩的节目展演中,一首原创的歌曲《翡翠岛》,歌声时而高昂,时而悠扬,接地气的演出博得到场市民的阵阵掌声。盐田区“非遗”疍家人婚俗传承人苏玉莲用一曲经典的疍家歌曲,让整个活动现场在高亢优美曲调中回荡。展演舞台下,疍家妇女们忙得热火朝天,他们将早已备好的食材有序摆开,有条不紊地完成各个步骤,张罗着他们逢年过节的必备品——擂茶和汤圆。
据资料记载,盐田街道盐田社区的原居民属疍家人,以捕鱼为生,祖祖辈辈都在渔船上举办婚礼,形成了独特的“疍家人婚俗”。疍家婚俗礼仪至今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疍家人以船为家,结婚的仪式也都是在海上进行。盐田疍家人于1848年开始上岸定居,渔民们陆续在岸上盖房,因此传统迎亲习俗,慢慢地转移到了岸上。昔日的水上扒龙船仪式演变成在陆地上模拟划龙船即“划旱船”迎亲。咸茶制作即是旧时“疍家婚俗”中的一部分,因旧时婚嫁时候或隆重而喜庆的节日用来接待客人方式之一,因此希望这种食俗文化也能得以传承。
擂茶,又叫“咸茶”,是渔民村民婚嫁等喜庆日子拿来招呼客人的特色茶,在当地的居民家里,也会经常做擂茶吃。擂茶要制作“咸茶”和“甜汤圆”两道菜,一咸一甜,配合而吃。今年的疍家文化节,主办方分别在渔民新村作坊区、文化展版区、翡翠岛以及主会场等场地用实物和现场制作等方式,全方位展示疍家人打擂茶和煮汤圆的全过程,让来访者品味原滋原味的疍家文化。
“以前咸茶是要在喜庆的日子才能吃到。一道咸茶需要的材料包含油麻、花生、茶叶、白菜、虾、豆芽、眉豆、鱼条、香菜、葱蒜和炒米等十多种材料,加上制作工序20多道,需提前2个星期把各种食材准备好。”王阿姨指着食材向记者表示,把这些食材全部放在大铁锅内,用柴火加热,炒在一起,起锅后加上香滑的绿茶水、炒米等配料擂制。“擂制时要把茶叶放进擂茶的钵里擂成粉状,再加点凉开水,然后把炒香的花生、芝麻放进去一起研成粉碎状,再把刚烧开的水冲进擂茶钵里,边冲边搅拌,这时汤色浓郁,香气扑鼻而来。做出的擂茶如汤,用碗盛着吃。”
疍家的汤圆又叫大碗疍,它和一般的汤圆不一样,没有馅,煮汤圆的水是用红糖熬制的糖水,所以煮出来的汤圆色泽金黄,一样香软可口,搓成小于鸡蛋大的长面条,再用刀切,均匀切成8分长,外加白干粉,放粘连。煮熟后再撒上炒熟捣碎的花生米,更加醇香。
据悉,如今的“疍家人婚俗”项目已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每年特别组织举办疍家文化节,当地居民积极参与,自发组建文艺队伍参与演出,积极投入到婚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队伍当中。
【读特新闻+】
历届疍家文化主题节目获奖情况
2012年歌伴舞《疍家人生活中唱快乐的歌》参加广东省渔歌精英赛及全国渔歌邀请赛获得铜奖
2013年情景表演唱《花艇水上漂》参加广东省第七届戏剧曲艺花会曲艺类比赛获得金奖
2013年舞蹈《疍家婚俗》深圳市第十一届“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音乐舞蹈类铜奖
2014.11 舞蹈《疍家女人》参加广东省首届中老年舞蹈大赛暨全国中老年舞蹈大赛展演 银奖
2015.1 群舞《疍家女儿美》参加 广东省第二届中老年舞蹈大赛表演金奖、作品银奖(综合)编导银奖
2015.1 舞蹈《疍家女儿美》 参加深圳市第十二届“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音乐舞蹈类 金奖
2015.5 声乐《梦里山水》参加深圳市第十二届“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音乐舞蹈类银奖
2016年 舞蹈《疍家女人》获2016年深圳市鹏城金秋比赛晒艺大舞台十佳才艺奖
2016 舞蹈《海风吹》获2016年深圳市金鹏金秋比赛晒艺大舞台优秀才艺奖
2016 舞蹈《海风吹》获2016年参加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金秋风采”舞蹈比赛彩云奖。
见习编辑 王行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