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并非生育政策调整的终点

记者 李萍
2016-11-30 23:51
摘要

30日,由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7》在京发布。

30日,由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7》在京发布。该绿皮书指出,“全面二孩”并不是生育政策调整的终点,并认为,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对于“全面二孩”政策尤为重要。

该绿皮书认为,人口发展变化存在自身的规律,不能完全受政策所控制,生育政策固然能够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我国即将面临的劳动力资源萎缩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可避免,必须从社会经济体制的整体出发,及早做出适应人口发展变动趋势的战略部署。

首先,仍然需要持续监测生育行为,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全面二孩”并不是生育政策调整的终点,应该根据实际的生育指标发展变动趋势,及时做出调整或保持生育政策的决策,以调节人们的生育行为适应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结婚和生育年龄的一再推迟,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为避免落入“低生育率陷阱”,我国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放宽生育限制,甚至取消生育限制。

其次,完善生育相关配套措施,共同创造和维护人类繁衍后代的良好环境。人口的再生产是关系国家兴亡和民族复兴的大事,必须从战略高度,保护家庭的生育权利,为妇女生育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别应该从女性教育、就业、产假、医疗等社会公共政策出发,鼓励和引导符合政策的育龄妇女在宽松环境下生育,实现长期稳定适当的生育率。

最后,从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出发,应对劳动力萎缩和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调整不能改变劳动力人口数量下行的轨迹,也无法挽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再拥有劳动力资源优势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无法逃避的问题。除了调整生育政策延缓人口结构恶化的速度之外,必须加快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减少经济对劳动力资源的依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和健康城镇化,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尽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养老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解决养老的后顾之忧。

同时绿皮书认为,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对于“全面二孩”政策尤为重要。我国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处于较高水平,在全国整体的教育支出中所占比例也处于较高水平。虽然2008年新义务教育法实行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家庭的教育负担仍然较重。导致这种局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分布不均衡。许多父母为了让子女进入优质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不得不花费大笔金钱购买学区房和各种课外教育服务。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2011年的调查数据,就读私立学校和重点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支出,分别是就读普通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支出的3倍和2.5倍。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竞争压力,使许多夫妇在是否生育二孩问题上犹豫不决。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应该从增加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保证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合理布局优质教育资源四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二

 


【延伸阅读

未来我国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人口比重将减少

30日,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7》指出,对中国2016至2030年的人口总量和规模预测结果显示,2016至2030年间,中国总人口呈现缓慢增长趋势,2020年达到14.0亿,2025年达到14.2亿,到2030年达到峰值14.3亿。但学前教育人口和小学阶段人口比重将减少。将不断下降,从2016年的6378万降至2020年的6226万,进一步降至2030年的5565万。

绿皮书预测指出,中国学前教育人口将从2016年的6378万降至2020年的6226万,进一步降至2030年的5565万。小学阶段人口总体呈现比较稳定的状态,2017至2021年略有提升,由9427万提高到9588万,2022年后逐步下降,2030年降至8890万。初中阶段人口先增加后下降,2016年为4400万,峰值年份出现在2023年,达到4913万,随后逐步降至2030年的4651万。高中阶段人口总体上升,从2016年的4329万不断提高至2027年的4865万,随后开始略有下降,2030年降至4713万。大学阶段人口先下降后上升,先从2016年的6281万降至最低点2020年的5793万,之后逐渐提高,2030年提高到6478万。

绿皮书认为,从各教育阶段人口占全部教育阶段人口的比重来看,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人口比重在减少,二者分别从2016年的20.3%和30.1%,降至2030年的18.4%和29.3%。这与中国当前进入超低生育率社会直接相关。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约为1.5,在世界上处于超低生育水平,即便全面放开二孩,由于生育意愿不高、生育成本较高等因素,未来生育率提高幅度也不会很大。因此,低年龄需要受教育的人口占比逐渐减少。初中、高中人口比重略有上升,2030年分别为15.4%和15.5%。大学阶段人口比重先下降、后上升,2016~2020年从21.8%降至18.4%,随后逐渐上升,2030年达到21.4%。

绿皮书称,总体而言,分年龄段来看,中国小学适龄人口在“十三五”期间将不断增加,高中(含中职)适龄人口在“十四五”期间会快速增长,大学适龄人口在“十五五”期间较快上升;分城乡来看,农村教育适龄人口将持续快速下降,城镇教育适龄人口在“十三五”之后会快速增长;分地区来看,中部和西部地区教育适龄人口稳中略降,东部地区总体在不断增加。因此,中国小学教育资源供给在“十三五”期间压力较大,初中教育资源供给的压力会持续增加,大学教育资源的供给压力在“十五五”时期会快速增加。

编辑 左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