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向华尔街发了一条短信:小心香港!
曼哈顿的金融家们的大脑立刻悬了起来:如果拜登政府因为地缘政治而整治他们在香港的发展,那么他们经营了多年的生财长河就要拐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4亿人的市场体量,难道为响应总统号召而放弃“中国梦”?
这是曼哈顿和在香港的美国企业周末的最热话题,像是投到金融高管脑海中的炸弹。他们热议的结论是,拜登政府对在港营商的风险警告,恰恰打乱了行业内正常的发展,是对全球金融中心的生活和工作的一次冲击。拜登政府的官员担心:华尔街的金融家和在香港的美国企业家,都不会买政府的账。他们可能不会离开香港。
富国银行(Wells Fargo & Co)的分析师迈克·梅奥(Mike Mayo)说:"这肯定会导致对未来十年战略计划的重大反思,因为中国被视为一个重大的增长机会。"他说,这在短期内可能不会给银行带来直接的痛苦,但从长远来看,拜登的政策绝对具有破坏性。
各国银行对香港及其不断变化的格局并不陌生。金融公司是香港的“永久居民”,通常把这427平方英里的城市与纽约和伦敦相提并论。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紧张和香港街头暴力四起,各国金融家都看在眼里。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被打破后,期待香港回到正轨,不再眼睁睁地看着大厦下面的街道上是一派混乱。
对于银行来说,这香港不仅是联通中国市场的中转区,而且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市场。香港的前哨基地为海外公司提供了增长,因为来自海外的某些形式的收入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动摇。
例如,咨询公司毕马威(KPMG)的数据显示,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去年在香港的资产激增70%,成为香港持牌银行中增长最快的银行。 美国及其他国际大银行,多年来一直管控着在香港的业务风险,他们不会很快退出一个市场成熟且日益表现出弹性的城市。
贝莱德投资管理公司和美国银行的香港代表均表示,美中关系紧张的爆发,令他们毫不畏惧,也不会影响他们在香港的业务。他们说,很多公司都没有掉入拜登政府设的陷阱。美国香港商会,其成员包括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高盛集团等,表示刚刚在香港市中心购买了新的办事处,并计划与政府官员合作应对近期的动荡。
美国香港商会发布的一份声明说,“美国商会非常清楚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及其风险。”我们在这里支持我们的会员应对这些挑战和风险,同时也抓住在该地区开展业务的机遇。
所有这些都显示,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和在香港的美国公司,都对拜登政府的所谓香港营商的法治风险说“不”。他们不愿放弃借助香港实现与中国同步发展的“中国梦”。
(原标题《华尔街对拜登警告说“不”:别破坏了我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