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这蓬头垢面的,头发也没理。”这是深中海医疗用品(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杜量衡见到读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他已经和工厂的伙伴们连续奋斗一个多月了,在疫情之前,他从未感觉到自己和公司如此备受关注,这一个多月来,他的微信已经不知道加了多少人,有政府工作人员、有媒体、有企业家,他们渴望了解这个在正月十五之前全市唯一生产医用口罩的企业的生产情况,渴望得知深圳的口罩产量产能如何,2月26日,读特记者走进这家工厂,一探究竟。
“是历史选择了我们”
“九年来,口罩生产这条线一直是赔钱的。”杜量衡告诉读特记者,深中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是AOK集团的两家子公司之一,婴儿车生产才是他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口罩这条线之所以留着,完全是出于我们老板的人文情怀而已。”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这个时刻,口罩一件难求,它成为了聚光灯的中心。
年二十七,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夏昆山、坪山区副区长陈华平到深中海实地了解公司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
年二十九,深圳市副市长黄敏和坪山区委书记陶永欣到深中海调研企业复工问题。
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带领下建立“深中海口罩生产保障群”。
在市政府交涉下购买口罩生产设备,进一步扩大产能。
坪山区相关物资保障组负责人每天到工厂开会了解最新生产情况。
紧急生产‘秒批“处理。
……
“人员、机器、材料、法律、环境,是政府部门给我的承诺和保障。”杜量衡告诉晶报APP记者,看到政府部门如此高度重视,全员作战,为让工厂顺利开工生产多方协调,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工厂解决一个个生产困难,自己也坚定信心,“我是在这三十多天里把自己弄成了口罩生产专家。”杜量衡开玩笑说道。
“不惜一切成本,不惜一切代价“
“还是政府有先见之明。”杜量衡对记者说。知道全国人民需要口罩,我们可以生产口罩,但是,在三十多天以前,我们并未意识到口罩生产也应该做好“战略部署”,也不知道原来自己还可以做更多事情。
“你们是不是应该提前准备好原材料库存。”坪山区相关物资保障组负责人一言惊醒梦中人,杜量衡开始意识到随着以后口罩生产企业增多、原料生产商停工,作为口罩核心原材料的熔喷布必然紧缺。在年二十九那天,杜量衡从工厂安排了一辆大货车、一辆商务车,前往东莞厚街,把供应商工厂内剩余的15吨熔喷布全部买了回来。
“用了多少钱还没核算呢。”杜量衡说,“我们只知道要不惜一切成本,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任务。”他透露,这批在年前买回来的熔喷布,让工厂得以一直持续生产,直到上周,这批货才全部耗尽。
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医用面罩……这一次疫情,让深中海成功开辟了“新技能”。
“你们婴儿车是怎么生产的?“在一次闲谈中,坪山区政府有关人员了解到,深中海的婴儿车生产线原料可以用作生产防护服、隔离衣等其他应急医疗用品。
“婴儿车的挡光板生产线可以生产护目镜,车身物料缝纫的生产线可以生产防护服、隔离衣,我们还有自己的模具厂。”在政府工作人员的指引和支持下,深中海开始研发新品,生产紧缺急需物资,在不到2天的时间里面,面屏成功量产;在不到2周的时间里面,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也相继研制成功。
“快点,祖国人民等着我们呢”
“年二十七工厂开始放假,在我离开深圳前一小时,坪山区以及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等把我‘堵’在了工厂,希望我们迅速恢复生产。”杜量衡告诉晶报APP记者,在政府部门介入以前,自己从未意识到公司口罩生产车间的重要性,“以前我一年才进一次口罩车间看看。”杜量衡说。
这一次疫情,让一切都不一样了。随着深圳市委书记、市长等的多次到访视察,区政府有关工作人员的驻厂工作,杜量衡知道,自己和公司都肩负重任。“在大年三十除夕夜那天,在春节假期正式到来的那天,我们公司正式开始恢复口罩生产,63名返厂员工当天生产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2.4万只。到年初二,我们产量达到20万以上,工厂满负荷运转。”杜量衡感叹道。
“年二十九那天,接到我一通电话后,我们的厂长戴建国二话不说,带着全家老小连夜从湖南开车十几个小时返深,投入工作。”我们模具厂厂长刘强为尽快做出护目镜模具,不顾自己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身体,如期把模具赶制出来,却把自己累进了医院。“我们仓库负责出货的小伙子李万元,连续工作48小时,已经是黑白昼夜时间日月都分不清楚了。”对于员工的拼命和投入,杜量衡十分感动,也备受鼓舞。
同样令他欣喜的,还有政府部门的反应迅速和给力落实。
得知工厂缺员工,核心技术人员赶回工厂生产每人奖励1万,所有员工确保三倍加班工资;提前知会工厂原材料重要性,帮助工厂提前定购15吨熔喷布原材料;工厂生产机器不够,政府出面协调引进3台口罩机,全面加大工厂生产力度……
据了解 ,在深圳市政府、坪山区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月24日,深中海医疗用品(深圳)有限公司12条口罩生产线火力全开,430多名员工投入一线生产,累计生产口罩790万只,为深圳、武汉等地提供口罩600万只。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