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逆转近视?不存在的!这个常识得多说几遍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2021-07-14 22:10

一组数据,让人揪心: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也就是说,幼儿园毕业时,7个娃就有1个近视,到了高考时,不戴眼镜的同学反倒成了“珍稀物种”。

这是7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例行发布会公布的数据。发布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宁利还向公众传递了这样一个常识:目前,让近视眼逆转的“神器”还没有出现,尽早发现青少年近视并采取干预是关键。

这个常识,直指误区,值得我们多说几遍,越多人知道,就能越好帮助防治青少年近视的发生!

一些疗法能够 “摘掉眼镜”,甚至“恢复视力”,这几年,这样的迷思广为流传。的确,医疗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近年来飞秒手术等技术日臻成熟,人们已经可通过手术矫正视力,但这与“逆转近视”是不同的概念。首先,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其次,目前这项技术对于高度近视仍然效果有限;最后,手术矫正视力效果因人而异,而且,若不改正用眼习惯,仍然存在复发可能,还会造成严重后遗症。

某些医疗机构为了牟利,常常借助媒介偷换医学概念、夸大手术效果,给不少人造成了错误的印象。有些家长以为,现在有了各种科学技术,孩子得了近视不要紧,以后还能“治疗”,从而降低了对近视的重视程度,或是延误了干预近视的时机。眼下,暑假已经开始,各大医院眼科门诊进入忙碌期,不少家长到了医院才发现自己孩子并不适合做手术,或是手术干预效果不好,追悔莫及。其实,道理很简单,不少人汽车、电器坏了都觉得“修”不靠谱,想要找“原装配件”,眼睛这个人体最精密的器官之一,就算维修技术再发达,恐怕也不如“原装”的好。世上没有后悔药,没有让眼睛逆转的“神器”,孩子读书学习的时间还长,呵护好唯一的这双眼睛,比啥都重要!

这个常识,还提醒我们重视对近视进行及时干预。近视不可逆转,所以我们要在近视发生前,通过改变用眼方式、放松、休息和适当用药用械等手段,延缓甚至阻断近视发生的进程。

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大,又被各种电子产品包围,若不注意用眼,视力难免会短期下降。视力的短期下降是近视的前兆,需要高度重视,但可以治疗,并没有那么可怕。过去,一些孩子告诉家长自己眼睛模糊,有的家长要么不重视,要么过分重视,继而责怪孩子沉迷游戏,搞得一些小朋友不敢再向家长报告。家长要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近视的发生过程,鼓励孩子们反馈身体的变化,从而及时发现近视可能。一旦发现近视前兆,家长也应及时咨询医生,并遵从医嘱调整孩子的用眼习惯。

当然了,家长也要主动示范,科学用眼。自己总是盯着屏幕看,却要想孩子不变“低头族”,那是不太可能的。现在假期到了,不要让电子屏幕当保姆,让他们多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也是逆转“假近视”、从而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

这次新冠疫情,凸显出医学科普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价值。近视眼现在还不可逆转,这种切中要害的常识,有关部门应当多多总结,利用各种方式向公众传播,帮助公众科学认识近视、防治近视,我们才能更好地共同呵护孩子们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编辑 吴徐美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范锦桦 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