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毗邻东莞市,公常路如一条动脉,自南向北贯穿其中,成为深圳连接东莞的一条要道,车流如织,房屋连片,辖区面积约40.93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接近16万人,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新湖街道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扎实前期全面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街道进一步提升了防控数字化、科技化含量,以精准防控保障恢复生产,争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早晨7:00—12:00 该工作的工作,该生活的生活
太阳刚升起,记者来到我市最大的社区——楼村社区,被称为“天下荔枝第一村” 。社区常住人口约11万人,其中尚有5万余人正在回流,4700余名疫情发生地籍和浙江温州籍人员正准备回该社区居住和就业。
早上7:00,楼村市场已经开始正常营业。市场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市场凌晨3点完成消杀,4点开始进货,6点准时对居民开放。记者看到,每一个进来购物的市民都要核查身份证、测体温,重点疫区来的还需要登记。
市场内已经有不少居民在小摊前挑拣食材,市场一半以上的摊位都在正常营业,但几家早餐店尚未开门。据陈先生介绍,这周起,进入市场买菜的居民多了不少,每天能达到1700人次多的客流量。
“疫情最严重的那阵子,市场只开了两家肉铺,三个小菜摊位。”卖小菜的湖南妹子田贵雄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有时一整天都没有几个客人,无法保鲜的蔬菜就只能扔掉。现在已经好多了,毛收入提高了不少。
时针指向上午10:00,记者来到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现公司已有200名员工正式上班,大家带着口罩,专注于工作岗位,同事之间互相交流不多。
该公司除了将防疫知识宣传单贴在公司的宣传栏上外,还安排了防疫讲解员,普及新型冠状病毒和正确预防的方法,每天下班后,车间都会进行消杀。
据三利浦公司主要负责人刘总介绍,公司按照最严格的措施开展疫情防控,每天给员工测两次体温,原来在公司工作的重点疫区员工没有按照返岗。,当前公司每个月的收益只有往常的一半,但公司向武汉捐款支援了100万元。“全国一盘棋,有国家才有事业”刘总回头对记者说。
据了解,新湖街道申请复工企业累计1828家,已复工的企业有1678家,复工率达到88.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复工181家,复工率达到99.5%。
中午12:00—20:00,返深人流集中,防控严而温暖
麦金润是深圳市贝康科技有限公司的消杀消毒工人,是新湖6名消杀先锋队员之一。下午13:30,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和队员们正背着50斤中的背负式充电喷雾器,戴着口罩、护目镜、手套,准备对新坡头村的一处垃圾中转站进行消杀。
他告诉记者,每日早晨8点开始到晚上9点结束,对卡点、垃圾转运站、公厕、垃圾收集点、公园广场等重点位置都要进行消杀消毒。
一番作业后,他的脸部被防护口罩压出来了深深地的印痕,而防护口罩遮盖到的肌肤上则湿乎乎的,身上都是汗,看起来十分疲倦。他对记者说:“我们每天都有走四五万步去消毒,宁愿多做一点,不能少做一点,切断了传播途径,我才能放心。”
下午5:00,记者赶到新羌社区,正好见到工作人王秀才。据了解,出生于1976年的王秀才是一名越南归侨。大年初四他放弃休假,加入了社区的后勤配送组,为居家隔离人员每日送饭,并提供代买服务。
记者跟随他来到,社区超市,王秀才一边推着手推车,和搭档对照着采购清单,一边进行采购。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每天饭点儿,在新羌社区的街头巷尾总会看到王秀才和搭档身穿一套蓝色的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和白色手套,开着一辆皮卡车为居家隔离户送餐的身影。“这是新买的水果、饼干及饮料,有啥需要打电话给我!”王秀才把买好的东西放在隔离户门口笑着说道。
王秀才累计已为隔离家庭提供近百次采购送餐服务。“之前最高峰的时候一天需要为十几户居家隔离人员配送饭菜,现在陆陆续续解除隔离了,今天只需要配送三户。”王秀才告诉记者,“之前每天穿街走巷配送饭菜需要花上4个小时的功夫,虽然很累,但是居家隔离人员每次都会跟我说感谢,让我觉得这样做很值得。”
王秀才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了一条居家观察人员发的短信。短信写道“新年好!不知道怎么称呼你,非常感谢你给我们送来的菜和米油,我相信我们很快能摘下口罩呼吸新鲜的空气!”他告诉记者,“看到短信时感觉非常温暖。家人也非常担心我,但是作为一名社区的工作人员,我有义务这样做。”
晚上20:00—24:00 亮光处有红马甲,总有人为爱坚守
晚20点的光侨路,路灯和红灯笼齐亮,透着挥之不去的丝丝年味。与春节期间不同的是,光侨路已经不再是空荡荡的,车流人流都渐渐多起来了。
记者沿着光侨路一直往西,穿过公常路,这里是新羌社区的门户卡点。卡点上摆着党员示范岗的牌子,一群红马甲正在紧张有序的忙碌着,记录表上,当天的登记信息超过了200条。
“你从哪里过来?有没有扫i深圳?”一名红马甲正就着黄灿灿的灯光,认真查看、询问过往人员相关资料,一边在登记表上记录着。
卡点负责人曾主任告诉记者,从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她就带着工作人员坚守卡点,已经连续工作26天了。“谁都不想碰上这样的疫情!党员干部带头,大家相互配合,就能落实好各项要求。”曾主任对记者说。
据了解,为平衡好精准防控和方便居民出行,新湖街道从原先13个卡点逐渐细化为17卡点,卡点24小时值班,推出了i深圳、各通信运营商扫码查轨迹等服务,严控疫情输入,同时为居民服务。
“您没有相关的旅居史和接触史,确认身体无异常,在我们这承诺书上签字,就可以申请办理通行证了。”罗建萍声音有些沙哑。晚上22:25,楼村社区一区网格站网格员罗建萍正把一张刚办理好的通行证,交到租户手里,这是罗建萍核发的第405张通行证。
时临子夜,罗建萍与同事们仍忙碌在辖区各处,在各社区网格站办公点、防疫卡点、居民家中、大街小巷,网格员们搭起办证台,为辖区住户提供防疫通行证办理服务。据了解,这是新湖街道为方便居民工作和生活,而推出的“入夜仍在疫线,办证服务不打烊” 服务,服务时间从早上8:00至晚上24点。
“刚开始的时候测体温、问住址、看申报信息,检查流程繁琐又费时,现在有了通行证,日常出入一证搞定,回到新湖找工作、上班就方便很多了。”罗建萍身边的同事告诉记者。
据悉,截至目前,新湖街道已累计为辖区住户核查办理防疫通行证3.19万余份,极大提高了各围合卡点“人车”出入检测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出入高峰期人车聚集感染风险。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