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在家乡纽约,与中国有13个小时的时差……”“我正在西班牙,与中国有7个小时的时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用去学校,在家就能上课”在2020年成了现实,教师们纷纷走进直播间当起了“主播”,开启了远程教学模式。然而,万科梅沙书院却有一群开讲“深夜课堂”的特殊 “主播”,他们身处海外,与中国学生有2-13个小时的时差,但为了给远在中国的学生上课,他们将自己的生物钟重新调整到了“北京时间”。
身处纽约的英语教师Timbray Shafer :
除了上课都在睡觉,回深圳后要吃两份肠粉
Timbray Shafer是万科梅沙书院的一名英语教师,此刻的他正在家乡纽约,与中国学生有13个小时的时差。“除了我们课堂的固定上课时间外,其余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里我可能都在睡觉。”Timbray表示,由于时差问题,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外,学生只能通过留言的方式请教问题,“有时候等我醒来看到问题时,学生已经自己解决了!”他发现,这种“延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们互相支持、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Timbray在钉钉上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
“比起‘深夜课堂’,在无法进行课堂表演的情况下,去教授莎翁的经典戏剧《麦克白》是更大的挑战。”开始线上课堂后,Timbray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线上资源设计出既吸引人又高效的课程。他认为,线上课堂需要最大化课堂时间,以及如何让学生在传统课堂时间之外继续学习。线上课堂需要学生保持耐心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要有挑战自我的驱动力。“之前我有使用过部分线上工具,我觉得在线测试、论坛和视频会议都是很不错的工具,能够让大家保持讨论。”他表示,线上课堂在互动教学方面有显著优势,等他回到校园后,可能还会继续使用。
Timbray留在教室的Magikoopa娃娃。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Timbray表示很难过,但同时也为大家都能以谨慎的态度做好防护措施感到欣慰,他相信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他说:“等疫情结束后回到深圳,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吃两份肠粉,去看看那些我们想念的人,以及拥抱一下在一月份就被孤独留在教室的Magikoopa娃娃。”
西班牙语教师Isa Martínez Panadero:
凌晨上课,穿有“中国”字样的衣服给学生打气
Isa Martínez Panadero是梅沙未来书院的一名西班牙语教师,此刻的她正在与中国有7个小时时差的西班牙,不仅要抵抗凌晨三点的睡意开展教学,还要尽可能地在线上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我正在教授的是‘西班牙语’1、2这两门课,在这么远的地方教学一门外语肯定是一个挑战。对于一些比较安静的学生,需要努力调动他们在线上的群组发言,因为在线上更需要师生的参与和互动。”Isa表示,她平时更喜欢一个“动起来”的课堂,在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学的同时,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开设动态课堂,例如论坛、聊天软件、视频会议,以及其他教育软件,如Kahoot、Quizlet、Duolingo等。对于Isa而言,线上课程并不陌生,学生时代已经经历过线上课程的她如今转变身份成为教师,除了能更为高效地利用一系列线上工具外,也在寻找更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提升课堂的参与度。
Isa穿印有“中国”字样的衣服给学生打气。
为了让学生不受疫情影响安心学习,Isa特意穿上印有“中国”字样的衣服给学生上课,为他们打气加油。她曾问学生:“疫情结束后最想做什么?”很多学生都说想回到学校,她说她也一样,“我真想抓起教室里等着我们的吉他,大声喊出我们是多么高兴,一切都结束了,希望像往常课堂一样,可以玩游戏和四处走动。我也想回到办公室,去见那些想念已久的同事们,大家一起吃火锅庆祝!”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