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退役军人的某些镜头,致敬!战疫中的浪口老兵

读特记者 王敏 通讯员 吕丹红
2020-02-25 08:29
摘要

21日晚上8时许,谢勤同志接到电话,反馈九区测温点人数较多,值勤人员严重不足,居民排起长队

在浪口社区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曾卫戍边疆、守土卫国

褪去戎装

依然恪守职责、永葆本色

面对疫情

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的老兵

没有退缩,迎难而上

他们

冲锋在抗疫一线

军人本色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彰显无遗

“教导员”

“董群堂”这个名字在浪口社区防“疫”战线赫赫有名,说“闻风丧胆”都不过分,“他的眉毛一动 ,我们就得抖三抖”。

浪口社区200个多个围合档口,100多个测温点、20多个党员先锋岗,每一个围合档位、测温点、先锋岗,董群堂同志每天都例行检查一次。“华昌路的围档要加高!”“你这个出入口物业怎么没有盖章?”“晚上值班的时候这里有没有蚊子?”严厉之外,尽显温情。

此外,他还喜欢夜间突击检查。“查漏补缺,严防严控,这就是对大家负责。”

“指战员”

以前驻港,现在驻“点”,作为金盈新村等区域疫情防控任务“承包人”,蒲涛同志表示,我们有精兵、有悍将,“兵”“将”同心,其利断金。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蒲涛同志就是一位以上率下的“强将”,既要防控一个包点片区,还要负责重点人员管控等工作。“带好我的兵、管好我的地!”这是他对这个片区的郑重承诺。

为做好重点人员管控工作,蒲涛同志制定了“重点人员管控五不漏”标准化流程。即纳管隔离不漏一人;24小时专班衔接不漏一环;为隔离人员送服务不漏一户;宣传动员不漏一角,坚决打好疫情“阻断战”和隔离人员“保卫战”。

“助理员”

“谢勤”的名字在浪口防疫团队亮相频次最多的,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我每个月138元的通话套餐,远不够打电话的,这不,20天我都300多的话费了。”

21日晚上8时许,谢勤同志接到电话,反馈九区测温点人数较多,值勤人员严重不足,居民排起长队。接完电话,谢勤马上联系该片区负责人、排班人员、该区物业公司人员等了解具体情况,灵动斡旋,数分钟即安排人员到岗增援。这样的协调、联络工作,谢勤同志自己也数不清要做多少。浪口防疫线的同事们都笑称,谢勤同志“不是在通话,就是在准备通话。”

“安全员”

重点疫区人员来了,他第一时间联系社康医生、网格员“闻风而动”,上门登记信息、叮咛注意事项、询问生活需要。事无巨事,赵磊同志一一过问,一一交待,让居家隔离人员安心生活。

“您好,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今天测温了吗?”做好健康跟踪,真诚关心呵护每一个隔离人员,这是他做这份“关键工作”的最低标准,也是最高要求。“现在浪口社区累计有居家隔离人员521人,这个数字代表我的心声。来了就要扫i深圳嘛。因为爱深圳,所以想给深圳人最好的保护。”

“司务长”

“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后勤团队一定要做疫线最坚实的保障。”负责后勤保障的邱继强同志,是浪口防“疫”团队的“大总管”,大家笑称他是“邱唐僧”。

谈及这个“雅号”,他表示很无奈,“没办法呀,涉及到疫线的人、事、物,点多、线长、面广、摊子大,”疫“线物资、点位布置、人员安排、餐饮保障等,一个也不能出错”。除了要管理好物资、掌握人员分配、整个团队近300人的餐饮问题等,邱继强同志还要负责挖掘典型人物、暖心善举等,当好防疫战线宣传员,传播正能量。

“勤务兵”

“我这还有点情绪呢,他们这两天没有安排我站岗了。”邓彤君,是居住浪口八区的“老居民”了。得知八区点位人手紧张,他二话不说直接就“上岗”了,提到给他安排值班的频次问题,他颇有微词。

20日晚上11点,考虑到测温高峰期已过,片区负责人请他提前回家休息。结果,第二天早上7点整,邓彤君同志就到岗值勤了。“我昨天早退了一个钟,今天早上过来补上。”事后我们才知道,邓彤君同志在部队的时候受过伤,站久了膝盖易受损,他的岗,是贴着膏药坚持下来的。

“消防兵”

19个工业园区,还有众多沿街店铺、公交站台、水厂等,这是饶慧彬同志的防控区域,“人手都挺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严管。”

刚接手这个片区,饶慧彬同志就每天跟工业园区、门店主宣传政策,布置卡位、设置围栏等。金地工业园区宿舍有一家四口需要解封,仅戴了一个普通的一次性口罩,他就“赤手空拳”上门为居民服务。被问及不担心吗?他回答说“没时间想这事。”

现在该处多家企业复工了,饶慧彬同志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没什么别的法子,就是勤走、多看。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

“排雷兵”

“您好,有来药店买发热、咳嗽之类的药,麻烦您记下买药者的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您的垃圾我已经帮您处理好了。”郭惠洲,是浪口网格组的组长,除了要管好队伍带好“兵”,他每天还得去各药店、超市、营业的小卖店等排查走访,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服务等工作。

晚上11点半,刚进家门的郭惠洲同志就接到网格员电话,“组长,某泰工业园门口有3个人发烧,已拔打120了。”接到网格员电话,郭惠洲同志火速赶往现场了解情况,而后又与工作站、社康、派出所等同志一块,确定该 3名发烧人员系普通感冒才放心。工作站人员劝说他先回家休息,他却说“没事,退伍不停练,我扛得住!”

“卫生兵”

“我90后,身体底子好,不用睡那么多”值完夜班的岗,休息小会的李宗耀同志又背起了喷雾器,给片区的岗亭、公共场所、来往车辆等进行消毒。

问到为什么又值岗又消杀,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狡黠地一笑,说“站岗是主业,消杀是兼职”。李宗耀值勤的卡点,是工业园、居住楼复合区域,人流、车流量都较大,日均测温人数达600余人次,在这个岗位值勤的人员,基本上是寸步不移、“枪”不离手 。

不一样的战场

不一样的“敌人”

一样的

是坚守与担当

仅简要记录奋斗在浪口疫线的

9位退役军人的某些镜头

向这个特殊的群体致敬!

编辑 刘思敏

(作者:读特记者 王敏 通讯员 吕丹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