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揭晓 “金马奖” 你造“金马”的来源吗?

驻台记者 林捷兴 文/图
2016-11-22 18:09
摘要

“金马”二字源自金门、马祖,金马两地是当年两岸对抗的前线,以“金马”命名主要是为了鼓励电影文化方面能效法前线“国军”的精神。如今到金门还能看到许多战时设施,不过两岸关系并不像以前那般对峙。

“金马”二字源自金门、马祖,金马两地是当年两岸对抗的前线,以“金马”命名主要是为了鼓励电影文化方面能效法前线“国军”的精神。如今到金门还能看到许多战时设施,不过两岸关系并不像以前那般对峙。

金门自古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所辖,如今由台湾地区管辖。在这里你要是拿出手机,信号说不定是被大陆的通讯商覆盖了,如果天气晴好,在金门可以望到对岸厦门,两个岛面积也差不多,不过看对岸高楼崛起,而金门像是郊区。

金门的“风狮爷”

金门的“风狮爷”。

金门没有什么特别显眼的高楼建筑,可能因为这里没什么高山屏障,每次台风一来都是饱受摧残,所以金门人将漳泉一带狮像辟邪的习俗引入,在村庄出入口常可以看到“风狮爷”。不过也可能与其军事地位有关,想想当年金门炮战,从1958年开始到1979年,据说有超过100万枚炮弹落在金门,而这些炮弹弹片、弹头也成就了后来的金门特产——金门菜刀,据金合利钢刀的业务员介绍,一颗炮弹的材料基本可打造60把菜刀。

虽然金门看起来发展不怎样,但这里的人却不愁生活,这里公交免费、小学初中免费、春节端午中秋家家户户送金门高粱,福利好得让人羡慕嫉妒。不过对于到金门旅游的人来说,如果不是团体,建议还是租辆电动机车,因为公共交通并不发达。

在金门时住的地方是一片高粱地中的民宿,老板陈先生是1960年代的,跟许多台湾人一样早年到内地发展。据说早期有不少金门人在厦门等地买房。有一次碰到一位计程车司机,他也在厦门有房,至今妻子不让卖,他说如果是他自己早早就卖掉了。

有人说金门人受益于金门酒厂,从1953年建厂只做军需供应,到进入自由市场直到2006年营收破百亿,金门酒厂的使命写着“繁荣金门经济,县民共享福利”。金酒好像已经融进了金门的饮食文化中,这里的奶茶有高粱酒味道,这里的冰淇淋也一样……

从金门回到台北,重新翻看《台湾lonely planet》,其实里头金门景点并没有很大篇幅,可能因为有太多历史与战争有关,而在金门岛上却随处可见当年鏖战的痕迹。

比如在金门东岸的田埔,有一处观日楼以及哨兵站岗的建筑,从哨岗往下走直达海边,据说这一带当年都埋有地雷。在海边的礁石上,还能看到一些竖放的玻璃碎片,听说这是预防趁夜摸上岸的“偷渡客”。

金门海边仍可见战时设施,不过已经锈迹斑斑。

金门海边仍可见战时设施,不过已经锈迹斑斑。

金门西岸有三角堡与古宁头,在三角堡,海边依旧停放着坦克,不过炮膛不再是昔日那样对着厦门,而是调转往小金门方向。三角堡对岸就是厦门,扼金门西岸海防,如今仍有铁丝网、壕沟、炮台以及荆棘植物,这里新设了一个大喇叭,不过这不是当年向大陆喊话的喇叭,而是2004年碉堡艺术节活动上艺术家的作品。

真正的大喇叭在古宁头的北山断崖旁。据了解,金门于1954年分别在马山、湖井头、大胆、龟山等四处喊话站设置中型播音器,以实施心战喊话;1967年增建古宁头喊话站,这个共有48组扬声器,声音可传达25公里远。

2004年碉堡艺术节设置的大喇叭。

2004年碉堡艺术节设置的大喇叭。

听说当年就是从这个播音墙,传出了邓丽君的歌声与喊话:“亲爱的大陆同胞们,你们好,我是邓丽君。我现在来到金门广播站向大陆沿海的同胞们广播,我今天要跟大家说的是……”不过今天大家记住的还是邓丽君的歌声,而不是她的喊话。

见习编辑 Lisa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