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从此标注在地图上

记者 金文蓉
2016-11-22 04:51
摘要

《老乡》是一位30余年新闻工龄老记者写的书。作者称自己在书中只是“说了一点真情实事”。因为《老乡》,顾山村这个地图上没有标记的地方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我们得以看见那些因不识字没有留下族谱、家谱的人们...

《老乡》,是一位30余年新闻工龄老记者写的书。作者称自己在书中只是“说了一点真情实事”。

6a1a427

因为《老乡》,顾山村这个地图上没有标记的地方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我们得以看见那些因不识字没有留下族谱、家谱的人们的生活,得以倾听这个一百多年持续游浪的家族的心声。这本20万字的西北农村调查报告,记录的是城市化浩荡大潮中一群中国普通农民的生活讲述,也是作者吕延涛先生对一名记者的本分的理解和坚守。

记者,是时代真相的记录者。老乡》不是一部小说,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跌宕的情节,却直击人心,因为其真。

011ef40

诚如作者在开篇引言中所说:“底下的文字,记录了顾山村人的平凡故事,每一段文字都是真实的,真人、真事、真名、真姓。”作者因自小在农村长大的经历和一口地道的秦腔,得了村民的信赖和亲近,以己之真走近了顾山人生活和情感的内里;作者和房东、阿訇、赤脚医生、包工头、民办教师、养鸡专业户、学生娃、村干部扯磨(聊天),耐心地倾听,细致地记录,让读者恍如一同坐在老乡家中的土炕上,听他们讲述生活的眼泪和欢喜,感受他们内心的焦灼和期盼;最愁娃娃念书,最怕人畜得病,很想到西安游浪去,就盼着能把村里的路修好,忘不了五年前被迫枪毙牛的事情……顾山人的苦和愁,顾山人的梦和盼,跨越了黄土高原和万水千山,清晰而有力地叩击着我们内心的柔软。

真,是新闻和历史的生命。因为作者对真相的挖掘、纪录和坚持,顾山村人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记者,是无畏的游浪人。记者是一个奔波而艰苦的职业。“城里走,乡里走,山里走;握纤手,握绵手,握茧手;风也受,雨也受,气也受”。这首出自一位老报人的打油诗,道出了记者的职业艰辛。

微信截图_20161121204743

在吕延涛先生看来,这只是记者的本分。《老乡》是作者参加深圳市委党校中青班,到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副产品。作者怀揣着社会学田野调查的书籍有备而去,在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之余,还干着调查采访的活。白天劳动,傍晚六七点从房东家出发,夜里十一二点回来,在山路上往返徒步一两个小时。脚上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在老乡们眼里,作者不是来自经济发达的特区党报干部,只是一个他们愿意掏心窝子的“胡子老哥”。“胡子老哥”的形象也出现在这本书的封面内页,我想,这种经风沙和黄土浸染的“糙汉子”形貌,就是记者的样子。

这本书,是作者在挨家挨户走访的脚步中丈量出来的,是在和老乡们“三同”的劳动锻炼里沉淀下来的,是在农户土炕上家常里短的扯么中唠出来的。天南海北,风餐露宿,不怕苦,不惧难,不忘初心,始终坚持,这就是记者。

34c1d62

记者,是客观公正的守望者。倡导“独立新闻学”概念的第一人,美国人塞缪尔·鲍尔斯提出了“客观性原则”——在事实与意见之间划清界线,分清思想与情绪,事实与感觉。作为记者,应该客观中立,不偏不倚地让事实说话。

在《老乡》一书中,作者展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全书以白描的方式呈现,以接地气的语言讲述,没有猎奇的心态,没有居高临下的视角,没有画蛇添足的旁白。在书中,作者很少“出镜”,不因为乡情而刻意升华顾山人的勤劳和纯朴,不因为体恤而赘述顾山人生活的困顿和劳苦;不回避在城镇化和移民中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也没有草率地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归因或指手划脚……作者的守正与诚实,使这本书中的顾山村、顾山人在平淡的讲述中格外丰满鲜活。

平凡的人们带给我们最多感动。作为一名读者,我无法言诉,刚翻到本书第3页,看到年轻的牡丹羞涩的笑颜,看到右下角照片说明:“2014年,牡丹离世”,这短短一行字,让我瞬间感到了难以呼吸的压抑和沉重;我能够理解,为什么在作者的镜头中,顾山人的面容大多是微笑且平和的,哪怕在照片背面写下“流泪的儿子树高”的小少年,也只想让妈妈看到自己最端正的模样。作者想传达给我们的,不是煽情的故事,不是看不到尽头的苦难,而是社会变迁中真实生活着的顾山人。他们依然相信双手和汗水能改变人生际遇,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坚持和梦想,他们不需要悲悯和同情,他们盼望得到凭努力而过上更好生活的社会公平和权利。

e944516

记者,是人民的代言人。记者,常常被人们冠以“无冕之王”的头衔,与这顶荣耀王冠对应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担当和为民请命的情怀使命。

顾山村,“也就是中国西北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与周围的村子没啥大的不同”,顾山人,和中国很多村子里的人一样,“过着差不多的日子,想着差不多的心事”。作者为什么要为普通的顾山村,平凡的顾山人写本书?因为我们的人民就是这样普通和平凡。透过顾山人,我们得以了解和他们有着相同际遇的亿万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透过顾山村,我们得以感受在现今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上千万个山村同样会遭遇的问题和困境。这些不识字、不会记的顾山人不能告诉我们。作者以一名新闻记者的敏锐视角,因一个共产党干部的责任驱使,选择用文字为顾山人代言。

da29e2b

试图将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都找出来,让更多的人特别是政策的制定者了解其真实生活的全貌,帮助他们找到脱贫致富的办法……从全书的篇章布局,从采访对象的选取,从对移民问题、教育问题、贷款问题的着墨分量,我们都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记者,是为民请命之人,当永葆一颗热爱人民的赤子之心。

因为《老乡》,顾山村不再是地图上没有标记的地方,顾山人的命运因被标注而有了更多的可能。一名记者从职业中能获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我想,或许就是倾己之力,让那些被时代大潮裹挟的微末之人被看见、被听到、被关切,由此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和生活。为此,请您也读一读《老乡》吧,去感受遥远而真实的顾山村,去感受顾山人情感的疼痛和圆满,用您的关注给老乡们传递一份温暖和力量。

见习编辑 王行王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