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创新到老,欧洲“社会创新教父”带你开脑洞

记者 盛佳婉 文/图
2016-11-21 18:11
摘要

11月19日,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主办的CGPI公益大讲堂《迈克尔·诺顿:从想法到行动,你还需要什么?》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举行。

206386839527694151

11月19日,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主办的CGPI公益大讲堂《迈克尔·诺顿:从想法到行动,你还需要什么?》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举行。欧洲社会创新“教父”迈克尔·诺顿先生作为主讲嘉宾,与大家一起“大开脑洞”,鼓励公众行动起来改变世界。

1966年,诺顿以不寻常的方式在伦敦启动了一个为移民家庭辅导英语的志愿者项目,也开始了他长达50年的“创新”之路。由于创办了英国非营利行业最顶尖的资讯和培训提供方——社会变革指南(Directory of Social Change),他更获颁发英国官佐勋章。其著作《365种改变世界的方法》、《每日行动者》、《全球筹资指南》书籍也成为了公益筹款的必读书目。

作为“活到老,创新到老”的典范,在诺顿看来,社会创新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他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表示,老年人也要参与到社会创新创业的大军中来,为社会问题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读特记者:为什么鼓励老年人参与到社会创新中来?

迈克尔·诺顿:现在全球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家都在探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老年人自己要参与到整个解决方案中来。首先,这是因为政府并不能包揽一切,很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而老年人能了解自己的需求也更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其次,调研证明,能持续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老年人更健康,也更快乐。所以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回到社会中来,而不是直接到养老机构去养老。

读特记者:有哪些举措可以鼓励老年人参与到社会创新中来?

迈克尔·诺顿:多年前,我们在英国创办了一家基金会,专门支持老年人开展社会创新活动。我们资助的不仅是已经成立了的社会组织,也资助那些有好的创意的老年人,我们甚至直接把钱打到他的个人账户上,帮助他实现这个想法。结果发现老年人也可以为社区、年轻人和其他老年人服务,他们一辈子积累的技能和知识都是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这个模式获得成功后,全世界陆续成立了36个这样的基金会来专门资助老年人。我认为中国有创业的文化,尤其是深圳是个很适合创业的城市,也许深圳也应该有这么个基金,专门资助老年人的社会创新活动。

此外,英国有一个非常好的机构,是以论坛的方式做的“第三代大学”,他们把志同道合的老年人聚在一起,大家相互学习专业技能,也可以交到新朋友,是一种很简单的创新方式。

读特记者:能不能举一两个你们资助的老年人社会创业项目?  

迈克尔·诺顿:有很多,其实老年人的社会创业项目和年轻人的一样,都辐射到教育、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老年人除了在新科技、互联网方面会稍微弱一些,服务方式稍嫌传统外,别的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比如, 有个老人做了一个“银发导游”项目,他把老年人组织起来,经过系统培训后,让他们在公共服务机构服务。还有一个我们资助的女士,在伦敦组织了100场歌唱大赛后,成立了一个文化创新型组织,致力于在英国全境进行文化创新。

891346121454052945

【CGPI公益大讲堂】

为营造良好的社会公益氛围,倡导先进的公益理念,传播专业的公益知识,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在深圳主办免费开放的大型倡导类公益讲堂。每月邀请著名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或其他领域公众人物,分享公益行业最新趋势,慈善创新模式和个人实践经历等公益话题。

441357288956870637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简介】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由比尔•盖茨、瑞•达理欧、牛根生、何巧女、叶庆均等五位中美慈善家联合倡议成立。学院的举办机构为深圳市亚太国际公益教育基金会,该基金会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达理公益基金会、老牛基金会、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共同捐资设立。

学院旨在建设培养榜样型慈善家和高级公益慈善管理人才的教育系统,构建支持中国与世界公益慈善领域高度发展的知识体系;打造引领全球慈善发展和推动形成新型慈善知识体系的专业智库;通过提升公益慈善事业的创新性、专业化和公众参与,为推进中国和世界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编辑 姿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