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在广东省发改委门户网站正式发布《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提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广州试验区”)是一个以琶洲为核心、以珠江为纽带、以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周边区域的试验区。
《总体方案》明确了广州试验区到2022年、2025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
到2022年,广州试验区基本构建形成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建成一批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成果应用转化基地,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技术成果,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数字化渗透率不断提升,区域数字经济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到2025年,广州试验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集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关键技术与器件、行业应用等方面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创新示范高地,总结一批创新发展经验,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大幅提升,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
到2030年,广州试验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建成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体系,在多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成数字领域产业集聚发展高地,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成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全球优选地。
《总体方案》强调,围绕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策源地、集聚发展示范区、开放合作重点区、制度改革试验田的战略定位,沿珠江东部(珠江前航道广州大道到南海神庙段)选择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和应用场景广泛的连片区域,构建广州试验区“一江两岸三片区”空间格局,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
珠江南岸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聚区,即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西起广州大道,东至珠江前航道与官洲水道交汇处,北至珠江前航道,南至新滘路-赤沙涌-官洲水道,约30平方公里;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约18平方公里),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重大创新研发平台以及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丰富的高校科研和人才资源,在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性技术研发成果,集聚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知名企业总部,重点发展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产业,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的原始应用创新示范。
珠江北岸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包括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西至华南快线,东至科韵路,北至黄埔大道、中山大道,南至珠江,约8平方公里)和鱼珠片区(西至鱼珠,东至东二环高速,北至广园快速,南至珠江,约25平方公里),总面积共33平方公里。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发挥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资源优势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作用,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创意以及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鱼珠片区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等新型国际化信息基础设施,强化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发挥黄埔港千年古港、良港优势,推动航运、贸易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编辑 周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