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必读 | 企业热衷“IPO移民”,到底划不划算?

记者 王平 综合整理
2016-11-21 15:54
摘要

1、部分业内专家近日出席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2017)时表示,受世界经济复苏疲弱、我国增长周期调整、产能过剩依然严重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2016年GDP预计增长6....

一、宏观面

1、部分业内专家近日出席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2017)时表示,受世界经济复苏疲弱、我国增长周期调整、产能过剩依然严重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2016年GDP预计增长6.7%。建议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的同时,注意防范债务风险引发债务危机。

2、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日在上海发布的《2016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互联网保险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互联网保费规模增长约69倍,占保险业总保费的比重由0.2%攀升至9.2%。

3、深港通开通前夕,证监会公布成功查处首例沪港通跨境操纵案件。监管部门人士表示,本案查处对市场具有示范效应和警示意义,两地证监会将以协作查办此案为契机,建立更加完善的跨境执法协作安排,共同保障两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顺利开展。

4、2016年是国内供给侧改革深化的一年。在11月20日的“改革与增长”圆桌论坛上,有专家表示,农村改革,特别是围绕土地要素的改革一直困扰着我们,现在到了推行的时机。此外,与其现在关心特朗普上台,不如放更多精力在经济政策、汇率体系的改革、资本项目开放、产业升级等方面。

5、新三板企业热衷“IPO移民”,专家认为综合成本高得不偿失。近期,部分有IPO中期计划的新三板企业纷纷宣布迁址贫困县,以空间转换谋求降低IPO时间成本。自今年9月初以来至目前,已有超过10家企业宣布迁址到贫困县,另有企业谋求在贫困县新注册公司或者子公司,以加快IPO进程。

二、中观面

1、债券违约对市场而言已经不再陌生,今年4月份前后发生了一波信用债集中违约的情形,使得债券,尤其是过剩行业企业发行的债券几乎成为烫手山芋,投资者避之不及,债市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慌现象,不过这种恐慌并没有蔓延引发更大的风险,随着形势的缓和,债市重归平静甚至走出了一波不小的牛市。

2、就在市场屏息静待深港通开通令下之际,11月以来A股对H股的溢价仍在小幅扩大: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8日收盘,两市91只AH股中,共有27只A股对H股溢价超100%,仅4只A股对H股折价。而在10月31日,A对H股溢价超100%股票有23只,5只A股对H股折价。

3、仍在艰难转型中的信托行业,或迎来一个千亿级业务蓝海——慈善信托。信托业内人士坦言,慈善信托尽管刚刚起步,但处于萌芽状态中的这一业务却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与当前的另一个热门业务家族信托“双剑合璧”之后,中国的慈善信托市场将有望被彻底“激活”。

4、险资权益类配置开始回升,20天调研170家上市公司。险资作为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它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随着2016年第三季度股市企稳,险资权益类配置已开始回升,进入第四季度,险资调研上市公司的步伐也在加速。

5、“深港通”开闸进入倒计时,机构投资者提前布局深市相关概念股。《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基金重点布局了房地产、白酒与中药股,持股市值分别达117.42亿元、97.63亿元、70.87亿元,合计达285.92亿元。

三、微观面

1、进入第四季度,“沉睡”了大半年的铜价猛然发力。11月以来,沪铜价格已快速上涨14%,一度冲到48040元/吨的近两年高位。伦铜也收获14%的涨幅,盘中最高突破6000美元/吨大关。

编辑 姿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