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春节,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人心,所有中国人以各种方式投入到了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当中。南山教育系统一边按照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抗击疫情,一边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2月17日,西丽小学校长张光富通过“空中课堂”面对全校师生以生命健康为主题上了开学第一课,引导全体师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只有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热爱生活,才能甘于平淡,享受生活。”而在该校的生命教育中,一张老照片,一场17年前与钟南山院士的对谈,再次成为学校师生热议的话题。
2003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抗击非典战役,让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成为国人眼中的“抗非英雄”。当时,西丽小学时任年级组长彭林林老师通过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表达学校“约会凉茶”社团小记者们的采访愿望时,钟南山欣然应允。
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西丽小学师生现场聆听了钟南山的分享及两位抗SARS英模的报告,真实生动地还原了非典型肺炎肆虐广东部分地区时,广大医务人员奋起抗击,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情景。在场的所有师生都被白衣战士们的勇气和信念深深打动了:在可怕的疾病与死亡面前,人性的神圣英勇得以升华,绽放出闪耀的光辉。
讲座结束后,钟南山应小记者们的要求,温和耐心地给他们逐一签名留念,并鼓励他们要奋力学习科学知识,肩负起国家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17年后,当年的小记者们已经成长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华夏大地再次打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役时,他们回想起这段经历,依然感慨万千。
曾经担任西丽小学少先队大队长的张梦婷小记者,如今是深圳闪回科技产品运营经理,她说:“17年前我还是个小学生,有幸能够采访到钟南山院士及他的团队,让小小的我明白了生命的可贵之处。年初新冠病毒疫情爆发,钟老又临危受命赶赴前线,钟老等医务工作者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景仰!”
曾经的小记者陈欣婷,如今成为南山区的一名教师,面对这次异常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她显得非常淡定:“曾经的我在西丽小学接受过良好的生命教育,经历过SARS,还有幸与钟南山院士面对面交流过,如今的我作为一名教师,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那就是传承生命教育,我要向学生和家人宣讲科学,讲述生命,引导他们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积极科学防疫,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我坚信我们可以战胜病毒,取得最后的胜利。”
小记者姜姝宇从美国留学回来,如今在招商银行深圳分行战略部,她说:“17年前,我有幸见到了钟南山院士,他在讲台上腰杆挺得笔直,用平实的语言跟我们讲述了非典时期的各种事迹。我当时还无法完全听懂他那平缓的语调下之下,包含着的如此惊心动魄而又伟大的关乎生命的经历。17年后,我长大了,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披挂上阵逆向而行,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和学术良心,生命不仅是一种个体存在,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地像钟院士一样,让自己平凡的生命焕发光彩!”
小记者庄灯塔,如今是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他这样赞叹:“感谢我的母校和老师,在我们童年成长的重要时光,为我们搭建了良好的生命教育平台。17年前和钟南山院士的一面之缘,在我懵懂无知的少年时光中,埋种下了一颗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的种子,如今再次看见84岁的钟南山院士奋战在抗击疫情战役的一线时,我无比感动,我深信生命生生不息,风雨压不垮!”
小记者孙圳昊如今是深圳大学专职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预读博士生,他说,当年钟南山院士尽管面对的是一群小学生,对他们的提问也耐心回答,毫不含糊,钟院士亲切和蔼的形象一直印在他脑海里。“这是第一次,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钟院士不愧为时代英雄,是值得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这样的生命教育课,多年来在西丽小学从未缺席。当年带队老师钟爱兰,扎根西丽小学二十余载,在她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语文课堂教学,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时机。而彭林林、孙映飞、卓丹等老师们同样十年如一日地在生命教育领域里深耕,推动生命教育在西丽小学的“薪火相传”。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学校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电影教育专业委员联合开发《生命文化》校本学材,从生存、生活、生态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
正是17年前的这堂别开生面的生命教育课,教会了孩子们正确认识生命的真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今天面对新冠病毒的肆虐,心中也多了一份从容和坚定。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