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在异乡为“意”客 马可·波罗和他的后人

董能
2021-07-11 11:11
摘要

这本《陌生人马可》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丝路艺丛”的一种,这套丛书以考古和艺术为主题,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古代文明,收入了国内外考古学名家和中青年学者的最新作品。

《陌生人马可:意大利与中国的古今丝路》 [意]苏尔迪 等著 邱捷 夏沃 编 邱捷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思 2021年6月版

▶《地中海城记》 周繁文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思 2021年3月版

陌生人马可?这个标题或许会让中国和意大利两国的读者都大惑不解。普天下有谁没有听闻过13世纪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大名?有谁没有翻阅过他的游记,哪怕是只言片语?有谁不晓得他在书中生动地描述了元朝统治下中国的繁荣富庶?甚至到了今天,这位生活在八百多年前的意大利人仍然在许多方面影响着我们:威尼斯的国际机场别名马可·波罗机场;中国学生赴意大利留学研修的计划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么看,马可·波罗非但不陌生,反而是世界历史上最被人熟知的人物之一才是。

这本《陌生人马可》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丝路艺丛”的一种,这套丛书以考古和艺术为主题,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古代文明,收入了国内外考古学名家和中青年学者的最新作品。翻开这本收集了十数位意大利当代学者作品的书,我们才惊觉自己并没有那么了解马可·波罗这位威尼斯人。

意大利语中的“陌生人”一词是lo sconosciuto,字面意思是“不被知道的”“不被了解的”。不只是中国人对他并没有那么知道和了解,在漫长的八百多年来,马可·波罗云山雾罩、充满谜团的一生同样困惑了无数的西方人。譬如英国学人吴芳思就曾在1995年著书立说,直接抛出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这个旷古绝问。而杉山正明索性对此人是否存在“抱有根本性的疑问”。不过,在远涉重洋、历经千劫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人当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岂止一个马可·波罗。可是,就连时代更近、在中国生活时间更久、留存史料更丰富的利玛窦、卫匡国、艾儒略、郎世宁等人,似乎也并不怎么被我们知道和了解。在我国,囿于语言文字的局限,来自马可·波罗故乡的学者们的声音以往不那么引人注目。因此这部直接译自意大利文、反映原汁原味的意大利学者观点的文集便显得弥足珍贵。

在这本集子中,每篇文章篇幅都不甚长,叙述生平、考略事迹,要而不繁,娓娓道来。墨西拿大学的玛丽娜·蒙特萨诺同意大利著名中世纪史家弗朗克·卡尔迪尼合著过好几部中世纪通史,读她的《陌生人马可》一文,我们了解到汉译为《马可·波罗行纪》的这部奇书初问世时名叫《寰宇记》(Devisament dou monde,“描绘世界”),但它更流行的名字却是Il Milione。意大利文的milione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数字而已,但若添上阳性定冠词il,便成了专名,指的只能是这部鼎鼎大名的《百万纪》。学人或以为“百万”乃波罗一族分支“埃米利奥尼”(Emilioni)的爱称,又或暗示本书内容宏富,言必称“百万”(马可·波罗由此得了个诨名“百万先生”),描述的是行百万里路后方得一睹的妙界胜境;我们得知了与他同行前往东方的叔叔马菲欧在1310年立遗嘱时还念念不忘忽必烈汗和乞合都汗御赐的三块金牌;马可·波罗甚至还有一个唤作“鞑靼人彼得罗”的仆人,他的遗产中包括一顶蒙古妇女特有的罟罟冠(蒙古族已婚妇女的冠帽)!

马切拉塔大学的菲利波·米涅尼是研究斯宾诺莎的专家,在本书中他用饶有趣味的笔调简述了“西泰”利玛窦的一生。“西泰”这个今人看来颇显拗口的词在意大利语标题中写作“il confuciano occidentale”,“西洋儒士”。好个西洋儒士!利氏曾在回南昌的路上做了个昏昏沉沉的梦,利氏在须臾间只觉自己越过一扇大门,仿佛置身于帝国的都城。在这次十分类似保罗“大马士革之路”的体验后,利玛窦定居京师,用古雅的唐言创作了一部又一部介绍西洋学问的名著:《交友论》《四元行论》《畸人十篇》……在亲身考察的基础上,他屡屡敦促罗马方面修正地图,将马可·波罗笔下的“契丹国”更正为中国。利氏甚至将自己的肉身留在北京,长眠在耶稣会传教士公墓。

读罢这些传奇,普通读者渐渐明白,东西方之间并非参商永隔,历史上的这几位意大利人也并非绝无仅有的人物。可以说,马可·波罗是丝绸之路上无数旅行者的一个缩影,他的地理知识来自于威尼斯的海外殖民经验、丝绸之路商旅的口耳相传以及本人第一手的观察。同时他又将自己的经历传给了后人。年轻的热那亚人哥伦布就是《马可·波罗行纪》的狂热读者,从这部游记中生出了另辟蹊径航向东方的梦想。好笑的是,马可·波罗回国后蹲的偏偏就是热那亚的大牢。不过反过来想想,若不是在狱中结识了鲁思蒂谦、并由后者将他的口述汇编成文的话,波罗的这段奇遇很可能就此湮没无闻。那么,将其俘虏收监的敌将狱卒倒成了他的大贵人。人间史事真可谓白云苍狗,奇幻莫名。

自从1877年德国人里希特霍芬提出“丝绸之路”概念以来,这条“路”便将上千年来横贯亚欧大陆的无数交通网统统囊括了进来,此后人们得以站在全球史的角度看待问题。丝绸之路并不只贩卖丝绸,它同样输送知识、观念和故事。甘英、玄奘、伊本·法德兰(Ibn Fadlan)、伊本·巴图塔乃至鲁不鲁乞、拉班·扫马、丘处机全都是这条路上的旅伴。如果说马可·波罗来东方是受经济目的驱使的话,那么利玛窦、郎世宁等人的动机就要复杂得多。斯塔夫里阿诺斯称,马可·波罗之后,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突然扩大了一倍。反过来,利夫子、郎夫子的入华同样极大地增进了华人对西方世界的了解。西洋的神学、哲学、美学、伦理学、几何学、天文学、地理学、制图学、机械制造学成了一部分明清士大夫的学问指南。今天上海徐家汇的徐光启墓上还刻着利玛窦传授给他的华人弟子和同僚的拉丁文,校园里还在使用着利氏和徐氏共同发明的点、线、面等几何术语。

本书编者和译者分别为意大利学者苏尔迪、夏沃和我国意大利语资深学人邱捷。所收录的文章皆出自当代意大利史学名家之手,切中肯絮、要而不繁,兼具学术严谨和叙事生动。译者的生花妙笔也令读者不由自主沉浸于舒适的阅读体验。尽管信息量庞大、人名地名眼花缭乱,但书中包括了107幅珍贵彩插图、77幅黑白插图、17幅高清艺术作品,读者时时可以暂时放下正文、欣赏精美绘图,舒缓阅读悠悠史事带来的紧张与疲劳。实际上,意大利的中世纪史、东西方交通史研究粲然可观,每年都有大量严肃或通俗史著问世。随着我国的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亚平宁半岛上的学者们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也日益关注。这部《陌生人马可》或许能收吉光片羽之效,令读者管窥意大利学界的治学风格与旨趣。期待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优秀译著问世,以便构筑一条四通八达的智识丝绸之路。

延伸 阅读

本书作者周繁文曾在意大利参与过考古发掘,同时对地中海沿岸古城和遗址进行过长时间的实地考察。本书是她作为一名考古学者的古城遗址考察笔记,也是一部穿透历史的精神游记。在她的笔下,地中海世界不再是史书上的一串空洞名词,而是一座座活生生的城市,一个个活生生的居民。罗马、雅典、哈德良别墅、库玛、乌尔奇、庞贝、奥斯蒂亚等古城或遗址,在一个中国学者的笔下获得了呼吸。

(原标题《久在异乡为“意”客 马可·波罗和他的后人》)

编辑 特区报-刘彦审读 吴剑林审核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