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㉜|封村之后,跟着姨父回乡,见到那温情一幕……

读特记者 陈利城
2020-02-21 15:51
摘要

疫情当前,很多游子的归家之路都被暂时隔断,不过,作者在跟着姨父回家拿老母亲准备的蔬菜时,发现亲情依旧是冬日的阳光,给人温暖。

记者荐读:疫情当前,很多游子的归家之路都被暂时隔断,不过,作者在跟着姨父回家拿老母亲准备的蔬菜时,发现亲情依旧是冬日的阳光,给人温暖。“这亲情,这年,依旧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疫情没有摧毁这一切,亲情的表达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作者:陆予舟,华中师大龙岗附中高一(7)班学生

2020年2月5日,阴天多云,正如我的心情。身旁妈妈及小姨惊呼的声音提醒着我,疫情仍在持续蔓延着。我透过卧室的玻璃,望着那空旷的街道,这个假期没有吃喝玩乐,没有亲朋好友,突发的疫情横跨在人们之间,隔绝了亲情,拆散了团聚。

大年初一,我们和小姨一家分别从深圳和苏州,到了外婆家——江西吉安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四处封村封路,我们从年初一开始,就一直在外婆家,哪儿也没去。爸妈和小姨他们商量过后,决定在2月6日,回到各自工作的城市。

“快快快,我们去拿菜!”姨父冲进来对着大家说。“昨天在群里说要回苏州,那边的超市可能买不到菜,我妈妈在老家的地里摘了新鲜的蔬菜,要我现在去拿。”姨父有点喘,姨父的妈妈住在万安县,从我们这里开车过去,以往需要一个小时。

“随口说的,就当真了,再说拿点菜跑那么远没必要,都封村了。”小姨有点不情愿。“去超市也是要买,还不是要出去,回家拿菜这样更安全。”姨父说话有点急促,“我们拿了菜就走,全副武装,村子也封了很久,不进村,放心没事的。”“你们不去我去!”我赶忙跳出来,呆在家中实在闷坏了。

戴上口罩和帽子出发,一路上道路十分通畅,见不着车,更见不到几个行人,半小时后就看见姨父老家的村子。以前过年我们都要过来拜年,热闹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在村口准备下车时,一位身穿大衣戴口罩的大叔敲了敲窗,说道:“老弟啊,这里封村了,不让进,把车停远一点吧。”

“我们不进村,就拿点东西。”

“兄弟,为了我们生命安全,还是不要靠近这里为好。”

姨父嘴里说着“理解理解”,就开车往回倒。

等到他开离村子一大段距离后,才对我说:“陆崽啊,你在车上等我一下。”他拿出电话,听见传来电话接通的声音,“喂,妈。”姨父拿手机的手有点颤抖,“对,我已经在村口了。”

我看到这一幕,我突然明白姨父为什么这么火急要回来拿菜。往车窗外望去,有那广阔的田野,连绵的山,却见不到那本应火红的年。疫情就像一阵风,吹淡了年味;吹淡了亲情;把整个大地吹得抹去了那绚丽的颜色。我与姨父像是波涛里的两颗米粒,令人从心底感到空虚。

通话结束,姨父情绪有些低落,上了车,然后一言不发地盯着村子的大门口。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赫然看见一个人影正挑着几个硕大的麻袋,步履蹒跚地一步一步地走来——是奶奶,姨父的妈妈。我转头看向姨父,他也直勾勾地盯着前方,只是眼角似乎泛起了几圈红丝。不出意料,奶奶也在门口被拦住了,没见她说些什么,只是把那几麻袋放下,然后朝这边挥了挥手,转身离去了,背影有点瘦削。姨父看着这一幕,掏了支烟,默默地抽了起来。烟头上的红光仿佛成了这世间唯一的颜色,在冷风中闪烁着。

“走吧,去拿菜。”烟还未抽完,我就与姨父下了车。走到界限处,看见那满袋满袋翠绿的蔬菜码得整整齐齐,我真的惊呆了,这么多,青的红的白的绿的,有些我都叫不出来是啥,够吃一个月了。姨父试着挑起一袋,还没起来,又弯下了身去,轻声说着:“这袋子,怪沉的......”然后手又一用力,把袋子挑了起来,眼中赫然闪烁着泪花。

我帮忙一起提,跑了几趟才装完,后备箱都满满当当。目睹了这无声的交接,才发现,这亲情,这年,依旧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亲情的表达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想起此时此刻,不仅在我的老家,在全国的每一个乡村,每一座城市,每一个角落,人们都在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抗击疫情,维护生命,虽然疫情隔绝了彼此,但隔绝不了彼此的爱意,只要亲情还在,风雨过后依旧是天晴,秃枝过冬照样能开花。

2020年2月6日,小雨,开车回到深圳家中,发现阳台那20来天被遗忘的水仙不但没死,还开出了一朵白嫩的小花,花香沁鼻,希望在人间。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

(作者:读特记者 陈利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