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马朝良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对北上广深四座城市支持企业复工的扶持力度进行了比较。报告指出,相比四城的相关政策,深圳政策的减负扶持力度更大,减租辐射范围更广,税费减免最直接,扶持资金来源更广。
报告梳理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在2月初陆续发布的应对疫情扶持企业政策。其中,北京市于2月3日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共19项措施,2月5日下发更具针对性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共计16条措施;上海市于2月7日下发《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共计28条措施;广州市于2月6日下发《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中健康发展的十五条措施》,共计15条措施;深圳市于2月7日下发《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共计16条措施。
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扶持企业政策基本内容
马朝良博士在报告中对比了四座城市支持企业复工发展的政策。在政策对象方面,北京和广州扶持企业政策中明确提及服务的企业为中小微企业;上海和深圳扶持企业政策并不单独针对中小企业,受众范围更广。此外,四个城市扶持政策的对象均包括个体工商户。
在政策有效期方面,北京、广州和深圳的政策有效期均为2020年底,上海市政策的有效期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结束后再顺延3个月。预计北京、广州和深圳的政策有效期更长。
在政策减负程度上,根据各市在发布会及公开报道中的数据显示,上海相关政策可为企业减少300亿元成本,广州政策预计将为企业减负约50亿元,深圳通过减免、补贴、缓缴等各种方式为企业直接减负超600亿元。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企业减负金额分别占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2%、2.9%和15.9%。从此项公开数据看,深圳的政策减负扶持力度更大。
而在企业房租租金减免支持方面,深圳减租辐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租用市、区政府以及市属、区属国有企业持有物业(含厂房、创新型产业用房、写字楼、农批市场、商铺、仓储物流设施、配套服务用房等)的非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个体工商户,还包括承租市、区两级公租房、人才住房的非国有企业或家庭(个人)。从减租对象的范围来看,深圳辐射对象最广,包括了企业、机构、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个人),从经营物业到相关保障房;上海、广州、北京则主要以经营物业为主。
各市减免租金差异较大,深圳减免金额更大。2月13日上海市科委指出,对上海国有创新创业载体未落实的,取消考评资格,受惠企业力争达到近10000家左右,每月可免除房租超过5亿元。广州称市属国有物业将减免租金6亿元。深圳据测算免租金额超13.8亿元,其中免租政策共惠及租用市属国有企业物业的商事主体近5万家,免租金额超11亿元;承租市、区两级公租房、人才住房的非国有企业或家庭(个人)免租金额约2.8亿元。
而在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北京金融支持措施最全,深圳扶持资金来源更广。深圳在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加大产业资金倾斜支持,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和“四个千亿”的政策红利。
上海和深圳均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采取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的措施,加快建立线上续贷机制,以加大对流动资金困难企业的支持力度。深圳还缩短相关企业票据贴现办理流程;调整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风险补偿比例上限,补偿金额超10亿;并利用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对困难中小企业提供短期流动性资金支持。
报告还对复工复产保障等进行了比较。报告指出,四地政策虽存在较多相似的操作点,但扶持力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上海、深圳政策扶持对象更广,北京、广州和深圳的政策有效期更长;北京金融支持措施最全;上海税费减免对象最全面,复工政策也最全面;广州复工政策更具针对性;深圳政策减负扶持力度更大,减租辐射范围更广,税费减免最直接,扶持资金来源更广。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