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深圳法院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在做好内部防控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采取多项举措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审判执行工作开展,坚守司法战线,投入疫情阻击战。
深圳中院:战疫办案 确保审执工作正常开展
春节放假前,深圳中院党组就对疫情防控工作做了研判和安排。1月28日,深圳中院正式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对疫情防控和节后审判执行工作作了安排。1月30日、2月1日、2月3日、2月10日,分别4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方案和后勤保障、应急防治、维稳处突、信息宣传等4个专项方案,并逐一落实。
2月12日上午,深圳知识产权法庭通过“深圳移动微法院”平台视频开庭的方式审理了一起侵害商标权纠纷二审案件
在做好疫情内部防控的同时,深圳法院也采取及时调整庭审安排、妥善安排诉讼服务、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等举措,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信访局要求,深圳全市法院已临时关闭信访接待场所,但诉讼服务中心仍然坚持正常开放。2月3日至14日,深圳中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接待当事人101人次,接收邮寄立案364宗,审查网上立案1034宗,网上信访23件,立案咨询189人次,12368热线接听2921 人次。全市两级法院立案5006件,现场接待当事人708人次,12368接听电话2921人次。
同时,为稳步推进审判工作,深圳法院向社会发布通告,并逐一电话通知当事人,对近期安排的开庭、调查、听证等予以取消或延期,具备条件的实行网上开庭、电子送达。把疫情防控期作为清理积案的黄金期,组织法官集中精力阅卷、撰写法律文书,加快清理积案。2月1日至13日,全市法院共新收各类案件4241件,办结3139件。其中,市中院共新收各类案件658件,办结730件。
前海法院:暂缓执行 让定点医院安心抗疫
一线抗疫主力的定点医院在疫情期间成为被执行人怎么办?节后第一天,前海法院执行干警在对新收案件中涉及防疫、疫区企事业单位和人员的情况进行排查与登记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前海法院执行法官讨论案件
原来,该案的申请执行人是某国际商业保理公司,而被执行人是湖南省某县人民医院和某医药公司。诉讼期间,双方当事人已经达成调解协议,医院也一直在按照调解协议分期付款,但由于疫情突如其来,该医院是当地抗击新冠肺炎唯一定点救治医院,不得不暂停支付。而另一被执行人某医药公司也因突发疫情,大量资金用于抗疫医疗器材和物资采购,现有流动资金非常少,由于执行标的数额特别大,医院和医药公司都迫切希望能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延缓和分期付款,也希望法院能根据医院实际困难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促成双方协商解决。
当前正值全国抗疫的关键时期,按照上级法院依法审慎开展执行工作有关要求,本案关乎抗击疫情一线医院和医药企业,前海法院研究后认为,抗疫关键时刻,必须切实依法保障好医院、医药行业等一线的抗疫工作,同时也要做好申请执行人工作,依法维护其合法利益。
为此,前海法院执行局的案件承办人马上暂停了日常执行查控流程,将上述情况告知了申请执行人,认真了解申请执行人的诉求,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线上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医院和医药公司可延期和分期支付剩余欠款。法院对被执行人暂缓强制措施,不对其银行账户进行冻结,不对其相关财产进行查封,全力保障医院和医药行业全力打赢抗疫阻击战。
罗湖法院:首宗宣判 严厉打击涉疫情刑事案件
2月13日上午,罗湖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一宗防疫物资网络诈骗案,对被告人张某某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据了解,该案是深圳法院公开宣判的首宗涉疫情刑事案件,也是全省首批案件之一。
案件被告人在看守所通过网络视频远程参加庭审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被告人张某某得知很多群众有求购口罩的需要,遂产生了通过微信实施诈骗的念头。1月26日,被告人张某某在其微信朋友圈发布销售口罩的虚假信息。次日,被告人张某某通过微信与被害人李某某取得联系,双方谈好了口罩的购买价格及交易方式。1月30日,在被害人李某某赶来深圳购买口罩的途中,被告人张某某提出要先付定金,被害人委托朋友向被告人张某某转账人民币8000元。被告人张某某收钱后,将被害人李某某的微信拉黑,并开启飞行模式拒绝与被害人联系。被害人李某某联系不上被告人后报警。1月31日,公安机关将被告人张某某抓获。
罗湖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微信发布虚假信息,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张某某在疫情防控期间,假借销售用于预防、控制疫情用品的名义进行诈骗,依法应从重处罚,其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愿认罪认罚,退赔被害人损失,可以从轻处罚,法院遂依法判处被告人张某某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公安机关缴获的作案工具金色苹果XS手机一部,予以没收,依法上缴国库。
因疫情防控需要,此次庭审通过网络远程技术进行,在法院设置主场由法官主持庭审,在法院设置主场由法官主持庭审,在看守所设立分场,通过网络视频连接实行“无接触式”开庭审理。
宝安法院:“宅”在家里 调解员开启“宅”调解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宝安法院的人民调解员吕大姐“宅”在家里却并没有闲着,她把自己家的书房腾出来作为临时办公室,把儿子的笔记本电脑“征用”过来,开始了她“宅”调解的历程。
吕大姐“宅”在家里成功调解一起合同纠纷案
过去一年里,宝安法院推行无纸化调解,使吕大姐十分熟练地掌握了“深融多元平台”的使用。在疫情期间,她更加体会到这个平台为远程调解带来的极大便利。登录平台后,她可以全面了解等待自己调解的案件,并进行案件处理。前不久,她刚刚调解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
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宝安法院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们克服诸多技术上的困难,每天在家依然保持正常作息时间,登录“深融多元平台”接收、处理案件,借助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和各方当事人取得联系,主持调解,为疫情防控期化解矛盾纠纷探索出新路径。截至2月12日,调解中心调解员通过“宅”调解模式进行调解的诉前纠纷达183件,成功调解12件,而且全部履行完毕。
龙岗法院:勇赴一线 体现深圳法院人的担当
在目前企业集中复工、人员大量返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龙岗法院积极响应号召,主动作为,在想方设法抓好审执工作的同时,迅速行动,广泛动员,紧急组成“疫情防控突击队”,踊跃奔赴惠盐高速路口检查点,尽最大努力做好疫情联防群控工作。
龙岗法院干警在惠盐高速路口检查返深车辆和人员
龙岗法院紧急组建“疫情防控突击队”的集结号吹响后,干警们纷纷请战,很快就有180多人报了名,该院最终研究确定了三个由院班子成员担任带队领导、分别由50人组成、以共产党员为主力的疫情防控突击队梯队,同时相应设立了三个15人预备队。
2月10日早晨,龙岗法院疫情防控突击队第一梯队到达惠盐高速路口检查点,迅速准备后便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对每一台入深车辆进行台账登记,对每一个来深人员进行有序引导、仔细核实身份、认真检测体温,对发现任何不正常情况的车辆与人员按照要求做出处理,对于一切正常的车、人进行防疫宣传、发放防疫指引后迅速放行,执勤现场严肃紧张而又秩序井然。
突击队员干警王小波表示:“在疾病面前,大家众志成城,合力战斗,打败病毒,是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有居家不外出的,有奔赴前线的逆行者,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病毒作贡献!我以与大家一起在一线工作为荣,在现场,没有抱怨,只有认真的工作。这一刻,我们凝聚在一起,这一刻,我们是一家人!”
据了解,自2月10日早晨开始,龙岗法院疫情防控突击队将每三日轮一班,定点值守惠盐高速富地岗收费站哨点,持续对来深车辆与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防疫指引宣传,直至疫情结束。
深圳破产法庭:APP上线 助力疫情期间破产债权申报
当破产审判遭遇新冠肺炎,债权现场申报暂停,申报截止日期在即怎么办?“深圳破产微法庭”小程序为科技抗疫再添利器,为破产审判插上信息化翅膀。
“深圳破产微法庭”APP界面
2月14日,为保障疫情期间破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出“深圳破产微法庭”小程序。债权人可自行录入并上传相关的证明材料,完成线上债权申报。
当日,深圳健良农林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良公司”)管理人及时发布公告,将原定的现场接受债权申报方式变更为通过“深圳破产微法庭”小程序的方式进行申报。
据悉,该案债权申报截止日期为2020年3月2日,正值疫情期间,该案分散在全国的债权人难以通过线下途径现场申报债权,为保障债权人及时主张权利,避免感染风险,健良公司管理人了解到深圳破产微法庭上线后,及时作出了上述公告。
公告发出后,该案管理人负责人及时电话联络了已知债权人,告知了新的债权申报方式,得到债权人的积极点赞,并及时配合,完成了首宗线上债权申报的初步审核。
管理人负责人通过电脑登录“深圳破产微法庭”,实时查阅、登记、审查申报债权。同时,目前仍分散在各地的管理人其他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平台,协同开展债权审查工作。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王芳法官介绍道,深圳破产法庭一直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为应对疫情对工作带来的不便利,深圳破产法庭于2月11日率先开展了线上摇珠工作,分别为多个破产案件选定了管理人、评估机构和审计机构;并上线了“深圳破产微法庭”小程序,推动破产审判信息化;依托“深圳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和诉讼服务网等平台,引导当事人进行听证、参加庭前会议和远程开庭等。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