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湖北日记 | 因为未知,所以有压力;因为协作,所以有信心

读特​记者 周倩 通讯员 黄贤君 整理
2020-02-19 10:51
摘要

当地的疫情怎样?当地的医疗条件怎么样?我们怎么能快速有效融合到当地医疗环境中去?我作为领队,不得不更多考虑怎么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有效组织战斗。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务部部长,支援荆州深圳医疗队队长 易黎

2月17日 多云

今天是我到达荆州市监利县的第二天。

从我接到出发荆州的命令到正式出发只有几个小时的间隔,在医院的很多工作都还没来得及向同事仔细交代,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流程是否顺畅,交代下来的临时任务能不能及时落实,刚刚出发时我心中有些忐忑。

在去荆州的路上,我有一点焦虑,带了一支17人的小分队,我对队员们的实力和精神面貌有信心,但是,当地的疫情怎样?当地的医疗条件怎么样?我们怎么能快速有效融合到当地医疗环境中去?我作为领队,不得不更多考虑怎么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有效组织战斗。

今晨广东医疗队开会的时候,指挥部临时把我们调整到救治任务比较重的监利县。监利县之前已经有几支其他医院的医疗队进驻,我们将加入其中。

▲深圳医疗队战前动员会上,易黎(右一)通过视频连线,给北大深圳医院领导介绍前方队员的情况。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摄

出发前,指挥部确定由我来带领整个监利县医疗队。到达后如何和他们把关系处理好,磨合好,拧成一股绳?这是我必须考虑的重点之一。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很多压力。因为我们已经不仅仅是17人的小分队,而是由66名不同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的战友组成的方阵。

我一路上都在思考:我和66名战友要怎么才能和当地医院、卫生管理部门协同作战,发挥最大作用?如果医疗设备达不到理想要求我们要如何进行替代?这一切在正式开展工作前,都是未知数。

这两天,我虽然没有进到隔离病房,但每天在医院和酒店之间来回跑,做调查和协调,体力消耗大,夜里睡眠时间也只有3~4个小时。所幸,现在事情进展顺利。各医疗队队长都非常精干,大家的步调一致,很快确定了一个比较切合当地疫情实际的工作方案。

接下来,我们将会根据确定的工作方案推进救治工作,大家一起加油!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周倩 通讯员 黄贤君 整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