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高交会即将大幕初启,光明新区将以怎样的高新技术产业矩阵在此次盛会上亮相,展现其奔涌激荡的创新创业大潮?特别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光明新区清晰地锁定了打造重要的区域性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以来,又是在如何悉心演绎“创新驱动、质量引领”精彩大戏的?
参展企业6成首次发布新技术
第十八届高交会将于11月16日—2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举行。为进一步利用好高交会这一高端平台,光明新区紧紧围绕本届高交会“创新驱动 质量引领”主题,宣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果,组织辖区一批优质高新技术企业集体参展,突出新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的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简约环保的办会理念,充分展示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及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新成就。
据悉,光明新区展位位于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信息技术与产品展馆,面积为127.5平方米。新区科技组团参照惯常做法,将绝大部分面积分配给新区科技企业,吸引了研祥智能、万和制药等22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加展示,数量为历年之最,其中英唐智能、中智科创机器人、万测设备、三方海洋探测研究所等11家参展单位是首次携手新区参展,参展项目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参展产品达50余种,其中60%以上为首次发布的新技术。
将与中山大学布局产学研基地
高交会期间,光明新区将与中山大学、招商局光明科技园等单位开展战略合作,布局建设产学研基地,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充分利用各优势单位的深厚底蕴和科研实力,进一步加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光明新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光电显示、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光明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诞生了华星光电、欧菲光、贝特瑞、蓝思科技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
同时,光明新区大力推动互联网+、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聚集;大力推动钟表、内衣、模具三大传统产业向设计、创意等高端环节迈进;大力推动新区留学生创业园、光明微软云、光明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通过众创项目的导入,助力创新创业资源集聚。
此外,光明新区还在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新载体上加大开发力度。光明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下简称“留创园”)于2013年11月开园。经过两年半的发展,留创园获“深圳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深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深圳市金融联盟光明新区工作站”四块授牌;留创园大力开展留学项目引进工作,现已成功引进了11个优质留学创业项目,分别从事新材料(4个)、生物医药(3个)、电子信息(4个)行业。
依托高交会平台,光明新区技术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截至目前,注册地在新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8家,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或技术中心44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或工程实验室数量已达11个,今年新建成的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技术中心,实现了新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新区创新能力实现了根本提升,推动新区GDP连续7年增速位列全市各区(新区)第一,去年并列第二。
再次推广产业扶持与人才政策
今年9月,光明新区出台了扶持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重点发力质量引领、创新驱动、人才保障,提升企业和城市发展竞争力。光明新区拿出更多“真金白银”,将每年直接用于支持企业发展的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总盘子从7000多万元提高到2亿元以上。
高交会期间,新区将全方位推介近期集中推出的《光明新区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光明新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修订稿)》(即《“1+18”系列文件》)、《光明新区质量奖管理办法(修订稿)》以及《光明新区“鸿鹄计划”系列实施方案》四项政策,用真金白银强化“创新驱动、质量引领、人才支撑”。
据悉,光明新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新区企业、科研机构及事业单位建成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配套资助;对承担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任务的新区企业,自国家认定之日起连续三年每年资助200万元。
光明新区支持创新载体建设。新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促进众创空间建设发展创客活动资助实施细则》,对众创空间创办单位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对加速器、孵化器运营单位最高给予150万元的建设补贴;对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研发启动资助。
光明新区注重吸引创新成果落地。对于在新区孵化完成的企业将成果在新区实现产业化的、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支持国内外知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新区设立技术转移机构,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对落户新区的获得新区级以上创新创业创客大赛的获奖项目,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其中,对符合光明新区产业政策导向的获奖项目,在新区主管部门指定的创新性产业用房、众创空间、孵化器内租赁场地进行正常生产运营达一年以上的,予以场地租金两年期、每年不超过10万元的租金资助。
【读特新闻+】
“十三五”规划发布:光明新区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
11月16日,在本届高交会开幕首日,光明新区与中山大学等单位开展战略合作,布局建设产学研基地,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充分利用各优势单位的深厚底蕴和科研实力,进一步加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这正是光明新区落实“十三五”期间打造重要的区域性创新高地战略目标的具体举措。
今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随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光明新区迎来各类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资源加速聚集的关键机遇期。光明新区提出在“十三五”期间通过不断增强新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重要的区域性创新高地。
对于如何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光明新区日前出台的《深圳市光明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规划纲要》用了突出中大效应、成果转换、要素供给三个突出。
关键词: 中山大学创新引擎
依托中山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优势,提升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打造成创新引擎;利用中山大学的知识溢出和技术溢出效应,激发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活力,形成大学、产业和政府三螺旋创新发展模式。
加快建设光明天安云谷,主动承接中山大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放大中山大学创新资源集聚效应。
关键词:光明特色众创空间
加快建立一批新型创业服务载体,拓展创新创业空间,到2020年,新增创客服务平台10个,新增各类众创空间不少于10个。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以新型显示、新型电子信息、光电子元器件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材料、碳纤维、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储能材料、新型环保节能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新兴材料产业;太阳能光伏、储能设备、新能源汽车等
新能源产业;以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育种等生物产业。
关键词:“互联网+光明智造”
培育发展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依托新区电子信息、新材料、物联网等产业优势,规划建设光明机器人产业园。推动模具、钟表、内衣等传统生产型产业驶入信息经济快车道。
编辑 波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