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时间11月7日凌晨,世界五大广告节之一的LIA伦敦国际广告奖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第31届伦敦国际广告奖的获奖结果。历经5个月的评选,各大奖项尘埃落定。在获奖名单里,有一家中国本土创意公司同时获得了两个奖项。来自深圳的点石数码在Visual Effects(后期最佳视觉效果组别)的评选中有两部作品分别获得“最佳视觉效果铜奖”和“最佳视觉效果提名奖”。这是伦敦广告奖成立31年以来,第一次有中国公司在这个全场最高级别的竞赛中有所斩获。
和戛纳齐名的伦敦广告奖是国人向往已久的世界最顶尖的创意盛会,它在此之前都是国际4A、欧美制作公司的竞技场,这一次中国本土的创意公司闯入决赛实属难得,并且同获两项奖项。
让人更加欣喜的是,喜讯接踵而来。就在伦敦国际广告奖赛果公布的2天前,点石数码还收到了来自德国柏林的获奖消息。作品《Be one with the Universe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CICLOPE “独眼巨人”国际广告创意节中获得了“最佳剪辑铜奖”。
中国本土创意公司三天内连获三项国际奖项,这说明中国的视效创意水平在世界顶尖的创意舞台上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
伦敦国际广告奖与戛纳广告奖、纽约广告奖、克里奥国际广告奖、莫比斯广告奖一同被公认为世界五大广告节。由伦敦市政府于1985年支持成立的伦敦国际广告奖是五大广告节中“最年轻、最有朝气的”,以鼓励大胆创新、不循规蹈矩的创意而闻名。
伦敦广告奖享有极高的声望,每年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赛作品蜂拥而至。组委会以高达400-1000美元/部的报名费作为门槛,让一些不自信的报名者望而却步。即便如此,每年都会收到一万多部参赛作品。奖项的评选极严格,分为十六个竞赛单元,聘请了151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大师、影视、广告导演及制作专家组成庞大的评审团。评委们以绝对标准进行评选,没达到标准,宁可把奖项空缺。
后期最佳视觉效果(Visual Effects)组别是全场最高级别的竞赛单元,2008年和2014年,该组别就没评出金奖,只有银奖和铜奖,2016年,全球有12部作品入围。其中,有两部作品来自中国的这家公司,在最终评选中,分别获得铜奖和提名奖。
其他组别获奖的大品牌更是不胜枚举,宝马、奥迪、三星、耐克等。在获奖名单中,我们还看到了获过200多个国际大奖、10座戛纳金奖的The Mill,《地心引力》、《火星救援》、《奇异博士》的后期制作公司Framestroe。
上述三部获奖作品均是由点石数码创始人、全球动画大师(3DS MAX MASTER)、第56届、57届世界五大广告节之一的CLIO Awards克里奥国际广告奖评委邓博弘创意并执导,每部作品创作周期均超过一年。正是这种对作品效果的执着追求,这种心无旁骛的匠人之心,才让作品脱颖而出。
其中,《天安数码城T4·LOGO篇》的制作周期更长达两年。2016年4月28日,也是在伦敦,在英国皇家园艺大厅Lindley Hall举办的颁奖礼上,这部作品摘得了中国首座EVCOM Screen Awards(国际视觉传播协会奖)最高级别金奖。2015年,还是这部作品在德国柏林为中国首次获得CICLOPE“独眼巨人”国际广告创意节“最佳视觉效果金奖”,点石数码也被评为“最佳数字公司”。
就在伦敦广告奖揭晓的2天前,这家中国公司的另外一部作品《Be one with the Universe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获得了2016 CICLOPE“独眼巨人”国际广告创意节“最佳剪辑铜奖”。这也是本届比赛中唯一获奖的中国作品。
CICLOPE(“独眼巨人”国际广告创意节)每年在全球各地巡回举办,近几年的举办地都是在柏林。CICLOPE特别是在广告业发达的欧美地区享有盛誉,它已经成为欧美数字视效领域分享创意和技术成果的重要平台。
2016年大赛收到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全世界最顶尖的广告作品。为了保证赛果的公允,组委会聘请了包括多位戛纳广告节的评委在内的109位重量级评委,先经过在线评选,再将所有评委邀请至柏林,通过严密的封闭式现场评选,评出金银铜奖、全场大奖。
《Be one with the Universe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影片这次能够得奖,反映了CICLOPE与其他广告赛事不同的评选原则。CICLOPE不仅注重创意本身,更看中创意的执行效果,认为好的创意执行跟创意概念一样重要。这条2分钟的广告拍摄耗时14个月,影片最终由100多万张照片剪辑而成。在参赛作品说明中邓博弘先生做了这样一段注释,“2分钟的影片只使用了一个单一的固定镜头,而在镜头内,是风云变化,日出日落,大雨闪电,白天黑夜。观众看到的是景色,而影片寓意的是人生。人生犹如窗外的景色起起伏伏,波澜壮阔。而人生最终也会如同这2分钟的固定镜头,简单,平静。”评审团在获奖评语中写到,“正是这段注释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广告理念,一条好的广告,不仅在于奇思妙想,更在于一丝不苟的执行,并能引人深思。”
经历这两个比赛,三个奖项,让我们看到中国公司在世界顶尖创意舞台的较量中毫不逊色,这让人对中国未来的视效创意行业充满希望;让人更加备受鼓舞的是,看到更多的中国品牌在这样的舞台上能与全球一线的品牌比肩。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创意,而是在商业发展的进程中,急于求成的营销理念束缚了创意的发挥,而今,营销意识的觉醒和传播环境的变化,我们将迎来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对创意的尊重将更高,给创意的空间将更大,剩下的事,就是如何以一颗匠人之心把好创意执行到极致了。
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好看的影片出自中国公司之手,也期望更多的中国作品能够在国际比赛中有所斩获。
来源 腾讯科技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