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文化还要发力。”在14日下午市政协“加快深圳文化创新发展”专题协商会上,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认为,深圳文化创新应瞄准“深圳特色”,进一步提升移民文化的能级,充分激发移民的文化创造活力,通过文化的流动、碰撞,激发民间文化创造活力,呈现文化的多样性、国际化和包容性。
李凤亮
李凤亮表示,深圳文化产业经历了文化立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步走”,文化产业的“领航”意识不断凸显。下一步,要成为全球有影响的创意先锋城市,不再只是把文化产业当作一个产业手段、经济策略去考虑,而应将“创意”提升为城市发展战略去实践,实现从“创意产业”向“创意经济”再到“创意社会”的模式转型与观念变革。
李凤亮说,明确了这个目标,深圳还要找准在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中的定位、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找准区别于纽约、巴黎、北京、上海的“深圳特色”。“我认为深圳文化创新需树立现代意识与国际视野,立志做一个‘国际文化都会’,同时要在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意城市,时尚之都’。”李凤亮认为,深圳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同行业应有不同定位。例如服装设计、珠宝设计、工业设计等深圳有很好的基础,可以瞄准全球一流,打造全球品牌,至少不低于其他“设计之都”。再比如深圳有高新技术优势,发展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行业也可以做到全球一流。从政府的扶持导向来说,要扶优、扶特、扶强,重点扶持高端、引领性行业。
同时,李凤亮提出,深圳的文化发展还要根植于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提升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缩影和窗口的城市形象,发挥移民城市的多元文化特色。要进一步提升移民文化的能级,充分激发移民的文化创造活力,通过文化的流动、碰撞,激发民间文化创造活力,呈现文化的多样性、国际化和包容性。要打开胸襟,不是要“走向世界”,而是要“走在世界”,要在文化创意城市某些领域树立标杆,要敢于、善于国际交流,掌握全球话语权。
见习编辑 耿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