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上,崭新口罩源源不断;一旁,“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一一分装打包。
早上8点,东莞市东城街道某口罩生产企业准时开工。不过有些特别的是,来上班的除了工厂员工,还有不少特殊的“打工仔”“打工妹”。
他们有的来自东莞市直机关,有的来自社区基层。在抗疫前线最需要口罩等防疫物资的时候,他们义不容辞走进车间,“跨界”当起了生产线上的“临时工”。
2月7日,东莞市东城团委发布紧急招募口罩生产志愿者公告。公告发出后,志愿者不断报名加入,一批接着一批,源源不断,22个报名咨询微信群很快就满员了。
“报名!”
“我是党员,听从安排,随时都能上岗!”
“还要人吗?我的几个朋友都想来。”
这些都是报名咨询微信群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话。经过层层筛选,这批到车间参与生产作业的“临时工”中,就有5名党员,分别是:叶丽平、蔣鹏、刘志成、刘振、张富善。
目前,生产线已逐渐恢复运作,排班满满当当,企业的产能也慢慢上来了。
进入2月中旬,东莞天气多变,偶尔会有狂风暴雨。越是困难时刻,越显党员担当,即使遇上坏天气,他们也毫无退缩。
东珠学校党支部书记叶丽平,是本次参与口罩生产工作的党员志愿者之一。“我看到招募通知后,尽管离家比较远,也有点舍不得两个孩子,但是“抗击疫情,党员先行”,我还是想克服困难、带头参与、共抗疫情。”
由于岗位的特殊性,每次进出车间都要更换防护服,连上厕所和看手机都成为了奢侈。为了节省防护服,和疫情抢时间,叶丽平不敢多喝水,就这样一直工作到中午。
午间吃饭的时候,叶丽平打开手机,除了好几个家人的未接来电和微信消息,她还收到了两个孩子给她拍的一段“加油”视频。“孩子们这么懂事,给了我不少动力,苦点累点也是值得的”叶丽平说。
90后市直机关党员志愿者刘振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疫情之下,我们更要奋勇向前,为国为民勇于担当。在前线防疫物资吃紧的时候,多生产一个口罩,就能多保护一个人。“我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到前线做疫情排查的请战书,在出征之前的这段时间,决定白天晚上齐齐开工,抗疫支援。”
“以前穿军装敬军礼,今天穿防护工服敬军礼”蒋鹏是一名党员,更是一名退伍军人,疫情发生以来,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军人身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上“战场”的机会。在工作群里,蒋鹏每天都会和“战友”们分享着工作心得,互相鼓励,用军人的热血,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若有战,召必回”这六个字。
“逆行者”冲锋在前,“守护者”保障在后。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们“跨界”当起了“临时工”,只是希望能够尽己所能,多生产一个口罩,就能多保护一个人。他们始终坚信,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党员要“冲上去”,群众才能真正“放下心”。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