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午,广东省质监局对外公布了在天猫商城、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国美在线、唯品会、1号店、亚马逊等7个电商平台,对标称广东省生产企业生产的玩具、童装、女式内衣(文胸)、服装、皮具箱包、床上用品、鞋、通讯数码产品及配件、开关插座、电磁灶、电吹风、电风扇、电热水壶、电饭锅、奶瓶、奶嘴、揉面袋(揉面垫)等17种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的专项监督抽查结果,已经在“双11”购物狂欢中有所斩获或仍在选购中的消费者,不妨对照一下上了“黑榜”的商品,看看自己有无中招。
本次抽查采取“神秘买家”从电商平台买样的方式,抽取了568家企业生产的737批次电子商务产品。其中,发现71批次产品为“三无” 产品,30批次产品虚假标注企业信息,13批次产品标称生产企业与电商企业认定不一致,4批次产品未取得CCC认证证书(详见附件)。经对619批次产品进行检验,发现160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36批次产品单纯标识不合格,实物质量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20.0%。
省质监局要求,针对本次电商产品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各市局(含深圳市、顺德区市场监管局)要按照《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做好后处理工作。对抽查发现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应依法责令企业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对不合格产品要按照有关规定监督销毁或者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对抽查反映出的突出质量问题,如服装产品的使用说明(标识)、手机产品的发热要求(耐异常热)等,要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企业提升质量管控水平,同时,要加大对生产企业的后续跟踪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维护产品质量安全。
附:
见习编辑 耿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