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广东行9日走入深圳宝安区。十位知名作家与宝安区书记黄敏进行座谈,到西乡陈列室和宝安规划展厅了解着宝安未来。在西乡和松岗两个街道,作家深入到古庙、祠堂、古书室,寻根宝安历史,在宝安图书馆、麦轩感受宝安现代大气。
作家挥毫留墨宝。
宝安政务服务“一窗通”获点赞
在与作家们座谈时,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黄敏对宝安政务服务创新的一番介绍,引起了作家们的热议。叶辛以他所居住的上海市为例说,过去只听说过政务服务一门通,现在宝安却推出了“一窗通”,这是个新鲜事物,值得在全中国推广。
黄敏一边介绍,还一边拿着手机走到王刚身边,手把手的教他如何使用“宝安通APP”,黄敏说宝安通要达到我妈妈都能用才合格,省去老百姓办事的麻烦。王刚马上回应说,政务公开让我看到深圳是中国的希望。
王刚现场体验政务服务大厅的服务
为了让作家们对“一窗通”有更直观的现场感受,当天还在行程中特别新增了宝安政务服务中心。进得大厅,来这里办事的已不少人,据说这还是人较少的。工作人员介绍,11月3曰“一窗通”正式上线后,宝安市民反映效率明显提高。过去在老厅有70多个窗口,还显少。现在服务量增多了,但中心对外只开放44个窗口,比以前大幅少了。过往,老厅每个受理要花25分钟,新中心只用10分钟的时间。由于办理便捷,现在到中心来的人明显增加。黄敏说,我们政务服务就是要在老百姓需要时出现。陈世旭一边参观一边说,大开眼界,光形式就很新颖。
生态宝安令人着迷
两条高速似蛟龙,一片夕阳映暖冬,海边红树成秀林,飞机不时穿晴空。叶辛以一首宝安即景,来描绘他在西湾滨海公园所见。
在参观宝安城市规划展厅时,宝安山湖海资源丰富就给作家留下较为深刻印象。黄敏向作家们介绍,未来还将建设滨海文化公园。同时,西部环湖9公里绿道、石岩湖31公里绿道、羊台山观光道等一批生态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未来宝安将建成230座公园。
与一般建公园不同。黄敏称,宝安将投资60亿元,进行宝安人民医院二期改造,医院将建成园林化医院,与新安公园一体化,园中有院。杨海蒂马上接过话头说,这样以来,全国会有更有人士愿意到深圳养老。对于黄敏的介绍,龙一有一个很直观感觉。他说,宝安正在实现从全力发展经济到关注社会生态的升级,率先进入到更高发展阶段。
宝安图书馆真够气派
在宝安中心区,一幢拨地而起的现代化建筑,映入作家眼帘时,当介绍这就是宝安图书馆时,几位作家异口同声地说真高级,有作家表示,一个区的图书馆比一个省的图书馆还要先进。
走进图书馆,从电梯依次而上四层楼,作家感叹这里好大,建筑规模不亚于深圳图书馆。在电脑检索机,王刚查他所写的英格力士,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这里有作家出版社、工人出版社等几乎所有版本。王刚说,从这一点就可看出宝安图书馆比较大,藏书多。他还应图书馆请求,在其所著的《福布斯咒语》小说集上签名留念。叶辛在馆藏《上海日记》、《蹉跎岁月》题写"宝安图书馆惠存"。在图书馆的数字服务体验区,每个座位有计算机,随时可用计算机,胡性能说,这在我所到的图书馆较为少见。朱秀海、王刚、刘玉民等三位作家还特意去参观图书馆的3d打印,朱秀海对记者说,这里看上去,显得很大气,想不到。图书馆也邀请各位大家来此开办名家讲堂。
城市规划展迎首批观众
与图书馆相连的宝安城市规划展览中心,还在布展阶段,未对外开放,工作人员对作家们说,你们是来看展的首批贵客。这里采用的一系列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宝安未来发展愿景,让作家们倍感新鲜。王巨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来过深圳,当时感到很新奇,现在30年过去了,重看深圳还是那么新鲜。他认为这是来自于深圳不断的升级和创新。同时,他也表示,深圳能坚持将读书月长期办下来,也说明深圳是个乐于学习的地方。
古为今用“绮云书室”
作家们来到宝安,作为寻根一部分,首先来到绮云书室,与全国其它古书室所不同的是,书室作为西乡第二小学的一部分,里面置办了仿古课桌椅,成为了孩子们的国学课堂。作家们整齐并排坐在中厅的座椅上,与孩子们共同感受国学大课堂。书室内陈列整齐的书架和课桌,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名著和古籍。
据介绍,绮云书室、绵庭书室两个古书室,现在已修旧,并同时投入应用,作家们称,象这样将古书室投入应用还较少见,以往见到的多是单纯的展示。据该校领导,西乡小学每个班的学生都要在这里上国学课。新入学的学生今年还在这里举行了开萌仪式。
来到香火旺盛的西乡北帝古庙,王巨才说,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还能保留这么多古迹,真是难能可贵。朱秀海说,这里岭南雕塑风格鲜明,很有特点。
据介绍,每逢农历三月三,这里都会举办盛大庙会,是当地盛大节日。
文氏大宗祠瞻仰民族英雄
离开西乡街道办,作家采风团一行马不停蹄前往宝安松岗街道参观。在文天祥纪念馆,作家们瞻仰了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雕像,并参观了文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文氏大宗祠,距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现存建筑主体风格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在文天祥纪念馆参观期间,馆内陈列的名家字画让作家们称赞不已,尤其是启功大师书写的“人杰地灵”四个字,作家们纷纷赞叹其不愧是名家之作。
文天祥后代文康宁向作家们介绍称,文氏大宗祠开宗祖先为文天祥的弟弟文天瑞。据其介绍,文天祥兵败之后,流亡到宝安,匿于宝安黄松岗一带,在一个叫“鹤仔园”的地方开基。文天瑞父子在战乱失败之后也到该地落脚开业繁衍生息。2003年,文氏七房后人及东方社区居民筹款350多万元对有近300年历史的文氏大宗祠进行维修,建成建筑面积为1100平方米的文天祥纪念馆, 在2004年11月对外开放。
目前,文天祥纪念馆是宝安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朱秀海说,“文天祥永远都是中国人的骄傲。”有感于文天祥的民族精神,杨海蒂说,看了文氏大宗祠之后,特别想去伶仃洋看看,感受留存天地间的浩然正气。
观七星狮表演 感受非遗魅力
作为深港文化之根的宝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样。昨日下午,作家采风团一行观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星狮表演。锣鼓声声中,小学生踩着鼓点登台亮相,转头顾盼,做得有模有样。作家们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方舞罢,小学生们的师傅、近80岁高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琰森登台露一手,精彩的表演让作家们惊叹不已,纷纷赞叹老师傅是个“行家”。“八十岁老人家表演这个,架子非常稳。”陈世旭感叹道。
松岗七星狮舞分布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及相邻地区,其与其他狮舞表演的主要区别,在于伴奏的锣鼓乐节奏为“七点半鼓”,即七拍半,且有狮子步、骝马步、七星步、伏虎形、镖步、麒麟步等多种舞蹈步法。当天为作家们表演的 “文叔”文琰森,是文天祥的第二十六代侄孙。文叔9岁时拜“七星狮”传人焦贤为师,学成后到本港当教头传承七星狮,并远赴英国、荷兰传授七星狮,把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艺推向了世界。为推进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松岗街道成立松岗第二小学七星狮舞队,组建了一支25人的学生队伍,由项目传承人文琰森师傅及其得力弟子进行培训。
观看完精彩的七星狮表演,作家们还参观了文叔的馆藏藏品。密密麻麻的证书奖状,诉说着文叔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历。当了解到文叔还会唱粤剧,免费帮人治疗骨刺后,作家们纷纷称赞其“非常了不起”,是个“老英雄”。
朱秀海认为,让小学生从小接受这种文化遗产训练,训练的过程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宝安区在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得非常不错。据介绍,除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松岗七星狮舞,松岗街道还有省级非遗项目赛龙舟、区级非遗项目木器农具制作技艺。
宝安“一大”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
回味着精彩的七星狮舞表演,作家们前往中共宝安“一大”纪念馆参观。位于松岗燕川村素白陈公祠内的纪念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共宝安一大发展的历史。1928年2月23日,中共宝安县委在该宗祠召开了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在深圳党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建国前中共宝安地区党组织召开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党代会(包括现在的东莞、深圳、香港等地区)。
中共宝安“一大”纪念馆所在的素白陈公祠为清代中期古建筑,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天津作协副主席龙一一一拍下了纪念馆内的图文资料。他认为,基层的资料非常详实,可以了解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对以后创作肯定会有所帮助。
麦轩冀借作家金口传扬糕饼文化
昨日在宝安采访的最后一站,是香港麦轩食品公司。麦轩食品总经理黄育东介绍称,麦轩品牌1932年诞生于香港,是以老婆饼起家的,希望能做成中华糕点文化名片。麦轩食品执行董事庄流创是第四代糕饼传人,自17岁起继承家业做老婆饼。
庄流创表示,潮汕人有“一年八节”的风俗,每个节日都有对应的糕饼,他希望做好“一百年做一件事,用心做好饼”,把糕饼文化传承下来。庄流创希望,能借助来自全国各地的名作家的金口,将麦轩的糕饼文化传扬出去。对此,朱秀海表示,麦轩食品“一百年做一件事”的理念非常好,“这就是文化啊,这是全给天下人增加甜蜜的事业。”
在座谈会上,采风团团长朱秀海好奇,“老婆饼为何名叫‘老婆饼’?”对此,庄流创介绍了“老婆饼”名字的由来。据传,一对恩爱夫妻的长辈生病了,夫人卖身做长工医治长辈。夫君为赎回被卖作长工的夫人,做饼上街,大卖。他用赚来的钱赎回了夫人。由此,老婆饼也寓意“忠孝与恩爱”。作家们纷纷赞叹长了见识,“不说还不知道。”
采风团十位作家简介:
1、朱秀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作者、编剧。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笔会中心会员。
2、叶 辛: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4年中央文艺座谈会参加发言者,曾任全国人大第六届、第七届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文联兼作协副主席。
3、王巨才: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院院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4、刘玉民:山东省文联副主席。长篇小说《骚动之秋》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被改编成广播剧、电视剧、电影、戏剧、小说连播等多种形式广为传播。
5、王 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电影《甲方乙方》、《天下无贼》的编剧。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英格力士》、《月亮背面》、《福布斯咒语》等。
6、龙 一:天津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迷人草》、《借枪》、《暗火》、《代号》、《暗探》等。小说《潜伏》、《借枪》、《代号》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播出。
7、胡性能:云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八届全委会委员。中短篇小说集《在温暖中入眠》入选中国作协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中篇小说集《有人回故乡》收入中国作家前沿文丛。
8、杨海蒂:人民文学副编审。曾获冰心散文奖、孙犁文学奖(散文奖)、海峡两岸散文诗歌征文一等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全国省委宣传期刊联展优秀文章奖(最高奖级)、入围第三届全国报告文学大奖。
9、邰 筐:方圆杂志主编助理,中国检察官文协常务副秘书长,曾获第6届华文青年诗人奖、首届泰山文艺奖等,著有诗集《凌晨三点的歌谣》和《徒步穿越半个城市》(“中国好诗第二季”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两部。
10、陈世旭:(“品鉴岭南”采风团顾问)。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原江西省文联兼作协主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小镇上的将军》一举成名,继有小说《惊涛》、《马车》、《镇长之死》获全国文学大奖及鲁迅文学奖。
来源 微信公众号陆港汇
编辑 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