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㉑ | 一位深圳教师的异地战疫行动:捐钱买口罩,当好家长在线办公

读特记者 顾蓉
2020-02-14 09:27
摘要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人人都健康回归各自岗位,在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荐读:

疫情当前,不能出门,我们能干些什么呢?远在异地老家的这位深圳教师,用平实的笔墨记录了自己平凡的战疫故事,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行动,点点滴滴中透露了一位人民教师和责任和担当:他不是村干部,但主动关心村里的口罩问题并主动捐款;他暂时无法回深圳,他就在异地线上办公,时时关注学校关注教育动态;同时身为人父和教师,他与孩子共同阅读写作,共同进步……

作者:付步雄,深圳市仙桐实验小学行政事务中心主任

我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关注,其实是从2019年12月下旬开始的,只不过一开始网上传言湖北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不明肺炎”不会传人,并且武汉市明确表态“疫情可控可防”,当时就没太放在心上。2020年1月19日,我一家三口驱车经过近20小时的颠簸回到家乡——地处鄂赣湘边陲的一个小山村。

1月23日(也就是去年腊月29日),自从武汉封城后,形势变得严竣,年味也荡然无存。

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全国各地驰援武汉,全球华人慷慨捐赠,白衣天使鏖战疫情,李文亮医生溘然长逝等等,让身在乡村一隅的我感动、焦灼;还有武汉红十字会的不作为、黄冈卫计委的懒政、双黄连抢购、部分商家哄抬物价等负面消息,又让人义愤填膺。无论是感动不已,还是愤怒难抑,但我知道,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只能安静地待在乡下,不给国家添乱,不给村里增加麻烦。

1月31日,我所在的县城、乡镇、村庄都已经封路了,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村庄上的人对疫情的严重性似乎不甚在意,偶尔溜达,发现老人小孩都不戴口罩。经过了解,是没有口罩,一是无购买渠道,二是村里没有给每家每户分发口罩。在一个群中,我看到县委书记杭莺在推送新闻,我立即@她:请问杭书记,崇阳县部分乡村没有口罩,既买不到,政府也无派送,怎么办?杭书记回应我说村里干部已带医用物资下乡,村卫生室有供应,1.3元一个。我打电话询问卫生院,结果是一个都没有。我继续回复杭书记。半个小时后,村里的干部便上门派送口罩,只不过每家每户只有两个。后来,在家乡村子的群里得知村委经济困难,村干部在发动有能力的村民捐款。我毫不犹豫地捐上1000元,略表心意。过几天,村干部利用捐款购买了大量的口罩分发给每家每户。

家乡地处大山,流动人口少,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一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自然是不幸中的万幸。随着疫情的不断升级,深圳市告知我们这些回乡探亲的人暂不要回深圳,等待通知。每天早上第一件事便是打开手机关注全国的疫情变化,尤其是湖北和深圳的,心中祈祷疫情阻击战早日结束,早日回深。我也真正体会到了“不是工作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工作”的朴素道理。当然,虽然蜗居乡下,也不能教一日虚度。

闭关的日子,正是陪伴孩子的好时光。与孩子一起关注疫情,一起感受那些温暖的瞬间和文字;带着孩子一起阅读,尤其是研读《上下五千年》,和孩子在历史深处探幽;与孩子一起共写文章,围绕某个题材写作,进行PK。偶然还捡起毛笔练练字,并创作书法作品“人间有爱,天下无疾”,发在朋友圈引发众人点赞。

虽然身在湖北,但我心系学校。每天时刻关注教育局转发的公文,在第一时间里把上级的通知精神传达给学校行政和老师,特别是在准备“疫情防控”检查中,将文件精神吃透,协调学校各个中层,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最后再到我这里汇总,形成完整的台账和总结。随着网上开学的日益临近,我一方面积极参与线上授课的技术培训;一方面认真参与学校行政的网上会议。还有对学生的寒假作业进行督促和点评。

当然,封村的日子,也是难得的陪伴父母的好机会。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就很少在家待过这么长时间,今年姐姐和妹妹一家都回老家过年,也被封在村子里,一大家子13口人,其乐融融。天晴的日子,到田野摘菜,闻闻泥土的气息;到山上砍柴,重温少年时光;每天晚上烤着柴火,陪陪父母聊天,回忆小时候的囧事,这也不失一种乐趣。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中国胜!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人人都健康回归各自岗位,在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

(作者:读特记者 顾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