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防疫有妙招 看看他们都用了哪些“神器”

读特记者 刘嘉敏 杨维易
2020-02-12 23:49
摘要

春运返程客流到来,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城市流动人口逐渐增多,深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提高疫情联防联控的质量和效率,深圳多个社区都推出了各自的“防控神器”,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春运返程客流到来,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城市流动人口逐渐增多,深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提高疫情联防联控的质量和效率,深圳多个社区都推出了各自的“防控神器”,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龙华大浪:推行“红黄蓝绿”四色工作法

“您好,这是您的人员出入证,绿色卡片可以保障您正常出门上班,一天内进出1次。”连日来,大浪街道同胜社区网格员们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给居民介绍“四色工作法”、核实信息并分发人员出入证。别看这只是一张小小的出入证,却在大浪街道防控疫情工作中发挥了大作用。

根据不同居民的情况和需求,大浪街道用四种颜色的卡片对居民出入进行分类管理:红色是有发热等异常症状、按要求正在居家隔离的人员,黄色是来深14天内,正在居家隔离且无异常症状的人员,并视情况转为其他管理模式。红、黄两类人员严禁其出门,由社区工作站提供物资采购、帮送服务。蓝色是没有居家隔离、身体状况正常的在家人员,凭证可以两天出入1次;绿色是没有居家隔离、身体状况正常的上班人员,凭证每天可以出入1次。

目前,“红黄蓝绿”四色工作法已经覆盖大浪街道小区10个、城中村66个,通过实行分类管理、验证放行居民出行人数、出行次数有效减少。同胜社区网格管理组组长胡乐表示,这一新模式在信息采集上有很大便利,一户一卡登记在册,严格记录进出体温情况,居民进出社区时持证通行时,工作人员便一目了然,极大节省了双方的时间。

持有蓝绿两色出入证的居民可进出小区。

龙华观湖:启用智能门磁装置形成“强制电子围栏”

智能门磁装置是基于先进的蜂窝移动物联网连接技术的监测装置,具备“打开报警”“超时报警”“人流统计”功能,若门被打开,监管员可收到短信和语音报警通知。观湖街道率先启用智能门磁装置防控疫情,形成“强制电子围栏”。智能门磁装置配备后台管控系统,运用大数据、泛感知技术,实现对居家留观人员的活动轨迹、动态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目前,观湖街道已采购2000套智能门磁装置,并争分夺秒进行安装,将实现辖区所有居家留观家庭全覆盖,确保全方位全天候实时有效监控,避免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严格落实“五个100%”,认真执行“十个一律”,对小区100%实行围合封闭式管理,对居住在城中村的人员实行凭证、卡或票进出,一人一卡,升级社区小区管控。

工作人员在安装智能门磁装置。

宝安新桥:全面启用“零接触”电子“临时出入卡”

您好,请出示您的电子临时出入卡。”近日,记者在新桥街道新桥社区走访时发现,该社区已启用电子临时出入卡,居民只要在手机上向工作人员展示,便可作为出入小区凭证,不但方便快捷,同时也解决了疫情防护期间辖区人员管控难题。据了解,目前新桥街道各社区均已开始制作并发放电子式临时出入证,作为出入小区凭证的工作方法。

记者了解到,新桥街道的电子临时出入卡是在深圳市要求的“系统认证图码”及“人员通行证”的基础上,贴合社区实际创新而成。街道借助各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将登记信息推送至每一位辖区居民进行信息采集,收集到的居民信息将结合网格居住人口信息进行匹配审核,审核通过后,便通过公众号向居民发放电子临时出入卡,作为社区出入凭证。对于无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群体,社区也将为其打印纸质临时出入卡。此外,居民上传用于制作电子临时出入卡的照片必须为现场拍摄,拍摄时系统会自动显示定位,以便核查该居民是否为本社区居民。

启用电子“临时出入卡”不但减少了因登记信息、发放出入卡造成的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同时最大程度实现了“零接触”管理,为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

社区对出入人员检测体温。

南山深圳湾:启用机器人为员工送餐

伴随着“嘀,嘀,嘀”的提示声,一群可自动避障,自行规划路线的“萌萌哒”白色机器人出现在了深圳湾科技生态园。这是园区避免接触式传染运用的最新自动驾驶机器人服务。这群机器人分别叫“烛光”和“阳光”,是园区企业坎德拉(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研发的最新产品。

在这次防疫工作中,机器人分工明确,大的“阳光”物流机器人负责园区内的运输,小的“烛光”楼宇机器人负责楼栋内的送餐,与电梯、闸机、感应门、交通控制灯等园区设备实现无缝对接,自动进电梯、自行控梯,自行规划路线和规避路人及障碍物,上到对应楼层后“烛光”机器人自动拨打电话和发短信通知订餐人员取餐。目前园区一共投入了30台这样的机器人,单次至少运送60份订餐,具有日供500-1000份无接触式送餐服务的能力,并且每日消毒6次,同时配有餐盒签名、信息追溯、定点路线等严格安全措施。

此外,深圳湾科技创新生态服务平台MyBay APP中的“园区外卖”功能也正式上线,为园区企业提供园区专属的点餐服务。目前园区外卖平台已入驻了超级物种、真功夫、星期五、鑫辉、兴心诚等10多个品牌商家,及时提供价优安全、丰富美味的40多项菜品,有效避免了用餐时段的人员密集接触。

罗湖笋岗:全市首创“三小“门店复工指引

疫情当前,企业想要复产复工,防疫措施的落实绝对是关键。笋岗街道创新推出“三小”门店复工管理做法,包括“五个一“清单、签名公示、标准化作业、细化安全指引,形成便于操作的标准化流程。目前,罗湖区笋岗街道的1509家“三小”门店已陆续复工,该做法广受好评,引得其他各区、各街道以及企业的争相学习。

罗湖东湖:微信“点菜”送到家、 “老乡管老乡”

东湖辖区的大望、梧桐山是两个典型的城中村社区,疫情发生地户籍人员较多,由此,这里成为东湖街道疫情防疫隐忧最大的“决战场”。连日来,两个社区用“土办法”和“新技术”相结合,针对居家观察的居民,他们特意协调了区域内的优质超市乐百家,将该超市的工作人员的微信发放给这些居民,直接在微信上“点菜”,超市工作人员送到门外,直接结算。此外,社区还发动了很多疫情发生地的有声望的人,建立老乡微信群,一方面监督在深老乡医学观察,另一方面制作微信提示,告知未返深老乡暂缓返深或来深后如何登记医学观察,让他们“老乡管老乡”,很多重点人的信息就这么掌控到了。

罗湖翠竹:上百台音响设备定点“喊话”,还有方言版本

“各位居民朋友,若身边亲戚朋友有在两周内由疫情发生地返深的情况,请及时与社区联系……”连日来,清脆响亮的广播声响彻在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辖区内的主次干道和居民区,除普通话外,还有粤语、潮汕话、客家话等不同版本的疫情防控广播音频。目前,翠竹街道辖区共有上百台音响设备,每日在居民区、商业区以定点“喊话”的方式,进行疫情防控语音播报,切实让“战疫”的声音传遍大街小巷、入耳入心。

(深圳新闻网供稿)

编辑 刘晓宇

(作者:读特记者 刘嘉敏 杨维易)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