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 | 我们接管48名危重症患者,我们不能哭

读特记者 姚嘉莉 整理报道
2020-02-12 20:31
摘要

进入到战疫前线的最前线,接管最严重的病患,这一群白衣天使们穿着笨重的防护服,认真而细致地进行着每一项工作。

进入到战疫前线的最前线,接管最严重的病患,这一群白衣天使们穿着笨重的防护服,认真而细致地进行着每一项工作,从治疗,到生活护理,垃圾处理甚至是尸体料理。最密切接触者着一位位病患,总是和被感染擦肩而过,然而,她们没有过多的害怕,完全没有考虑退缩。病人的一句感谢,她们心满意足;战友之间的一个小手势,她们就斗志昂扬。在从医的道路上,她们令人肃然起敬!

这一天,她们的工作是这么进行的——

两位广东医疗队队员的战疫日记(原文):

92床的崔奶奶在呼吸困难的情况下都要爬起来向我道谢

时间:2月9日

地点:武汉市协和医院

记录人:卢海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支援武汉的第二天,我们就全面接管了协和呼吸科全区48名危重症患者。我负责9名病患者,1个患者需要使用无创呼吸机,2名需要高流量吸氧湿化治疗。可以想象工作是多么的繁重,穿刺、接瓶、测量体温、健康教育等各项治疗,还有生活护理、医疗垃圾的处理,甚至是尸体料理。每一项工作,我们都必须认真对待,生命何其宝贵,我们一刻也不能怠慢。

护士是与患者最频繁、接触最密切,时间最长的群体,不小心是可能被感染的,但作为一名护士,也是被誉为“白衣天使”的我们不会贪生怕死,尽管有时我们心里也害怕。

我们做了充分的防护,但穿着防护服工作是极其辛苦的。工作两个小时后大部分人会出现缺氧症状,明显感到头晕头痛,蒸发的汗液和雾气在护目镜上成滴成滴的滑落,使人视线模糊,虽然因此我们的肢体变得笨重,动作迟缓,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眼睛眨一眨,握紧拳头,继续马上应铃,做好每一次护理和治疗工作。因为我们知道,48名危重患者需要我们。

在这场艰苦抗疫中,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感谢我们优秀的团队,无时无刻不在相互照应,特别是团队组长,总会及时出现,积极地与我们一同解决问题。队员之间也相互鼓劲,虽然大家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工作中经常没办法认出对方,但大家都会心照不宣地给彼此一个点头示意或者一个加油的手势,这些小小的动作让我们斗志昂扬,一次又一次战胜困难。

病毒不会阻挡爱,武汉人民的温暖也让我热泪盈眶。92床的崔奶奶在呼吸困难的情况下都要爬起来向我道谢,一遍遍地说“给你们添麻烦了,辛苦你们了!”另外一位大哥激动地说:“我手上这个针是今天您们广州的护士打的,打得很好的,你们来帮助我们,帮助武汉,我们武汉人民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我的眼眶瞬间湿润,分不清护目镜上滴下来的是泪水还是汗水......

出发前,朋友问我:“武汉会好起来吗?”我肯定地告诉他,一定会好起来的!到达武汉参加救援工作后,接触到感恩善良的武汉人民,看到全国优秀的同行汇聚武汉与我们同行,我更坚信,武汉一定会好起来的!

接班的协和的老师一直没有出现,后来才知是核酸检测阳性

时间:2月10日

地点:武汉市协和医院

记录人:贺亚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武汉医疗总队队员)

2月10日,上班的第二天,我们西区二区4组小分队,今天上4—8点大夜班,由我们小分队3人和协和一名老师共四人分管呼吸科二区全区。1点50分从酒店出发,为了尽可能降低感染风险,我们手机均不带出酒店。

凌晨的武汉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显得格外寒冷凄凉。同行的队伍中有我们的8人,二院的16人共22人,现在大家都有了共同的默契,在班车上集体沉默,不交流,避免交叉感染。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医院,有同事晕车,吐了一路,本来没事的我也开始有些恶心。

进到更衣室,更是让我们有些不知所措,消毒后的手术衣没有,n95口罩,好的护目镜,鞋套均用完了(耗资巨大,人力紧缺,没及时补充),好在我们有自备一套防护装备。凌晨四点的缓冲区看到堆积如山,满地的大家脱下的防护服和医疗垃圾。让我们心有余悸。

这背后是汇集着我们多少医护的汗水和泪水。4点接班后,我负责5个房间共15个病人,其中92床是位82岁的奶奶,患者上着湿化治疗仪和心电监护,血氧87%,血氧最低只有70%,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没有家属。刚好交接班时,患者大便,衣物全都弄脏了,惨不忍睹,患者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接班后,我迅速给患者清理完,换了新的干净的纸尿裤。那个奶奶对我说:护士姐姐,我太感谢你们了,为了让我活下来,你们那么多人那么辛苦,都在努力,我一定要活下来。突然我的眼眶湿润了,在残酷的生死面前,百感交集。

护目镜里全是雾气,我已看不清心电监护上的数字,泪水很快将要夺眶而出,立刻我又回归理性,告诫自己不能哭,眼泪流出来,会污染口罩,潮湿的环境会增加感染几率,将眼泪收回。

4点30分开始抽血,所管患者有10个需要抽血,每人8-9支血,带着起雾的护目镜,隔着三层手套,穿刺变得很困难。好在平常练就的手感还在,6点半完成了所有患者的抽血,两个小时80多支。

多数的患者处在恐慌和愤怒的情绪中。接下里开始测15个患者的生命体征,统计患者出入量,并录入电脑,书写护理记录,早上给所有患者派完早餐。8点交接班时,接我班的协和的老师一直没有出现,后来才知是核酸检测阳性不能上班了。

我们三个队友瞬间觉得乌云笼罩,心有余悸……我们前天还和她一起搭班 和她有过接触合作。幸运的是我们没有和她一同穿脱防护服,是在防护好后的接触。下班路上,我们三人集体沉默了。我们和被感染擦肩而过,或许我们都是走钢丝的人,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依然应该保持强大的内心,相信科学,坚定信仰!

因为要赶9点半的班车回酒店,没有时间吃早餐了。此时此刻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饥寒交迫,依然是我们同去同回的22个人,大家同样的集体沉默!在回来的路途中,大家集体在班车的摇摇晃晃中睡着了,可惜我们都没有带手机,好想记录下这一刻,记录下这人间的真、善、美。

病毒无情,生死无情,但人间有爱!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国家又何尝不是一个英雄的国家。一夜艰辛后见到黎明的曙光,我又莞尔一笑,因为我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赢来胜利的曙光!正是生命脆弱,灾害无情,才需要我们这些守护生命,守护健康的战士和天使!

11点回到酒店,消毒清洗完刚准备躺下,打开手机看到上百条微信,都是我的领导同事对我的关心和牵挂。爸爸也第一时间打来电话问平安,电话那头听到他用颤抖的声音嘱咐我注意安全,变得有些惶恐不安。我的爸爸是一个有些大男子主义,不善言辞,比较深沉的大男人。我第一次见到他变得这么感性和脆弱。

感谢团队的大哥哥张亚东医生帮我热了饭送到门口,和大姐姐陈赛老师给我精心准备的水果送到门口,犹如雪中送炭,疲惫一扫而空,吃的很满足。

我想我们会永远记住这段艰难而又难忘的岁月,在今后的从医之路上,更加坚定信仰,坚守初心!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姚嘉莉 整理报道)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