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湖北的深圳女医生日记 | “我们要把细节做好,一定做到零感染”!

读特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深协和
2020-02-11 19:21
摘要

自从1月中旬以来,协和深圳医院就进入备战状态,作为该院感染科的主力之一,李多云和同事一直奋战在一线。

2月11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前线传来消息:深圳援鄂医疗队成员、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李多云作为广东省第三批医疗队进驻方舱医院的“第一梯队”成员之一,将于2月11日晚上进驻方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她是深圳医疗队第一个进驻方舱医院的医生,其他深圳医疗队成员正在进行战前训练和准备,24小时待命,随时接受指令,做好与第一梯队的衔接工作。

2月9日,深圳援鄂医疗队抵达湖北省武汉市。在深圳13名援鄂医疗队成员中,深圳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李多云是唯一来自深圳市区级医院的医生。身为湖北女儿、武汉媳妇的李多云还“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李多云的老家在湖北荆州,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传染病学专业,先后在武汉读书、工作了15年,他的丈夫是武汉人,武汉也是她的第二故乡。

此前,在协和深圳医院为她举行的欢送会上,她“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月9日,李多云的背囊里还带上了丈夫的一份沉甸甸的心意。李多云丈夫四处找人、托人筹集,找朋友从马来西亚“人肉”带回来100多个N95口罩,“这点口罩还是太少了,一方面是要给已在前方的同学带一点,支援他们一点装备,另一方面我个人的防护也需要。”李多云说。

自从1月中旬以来,协和深圳医院就进入备战状态,作为该院感染科的主力之一,李多云和同事一直奋战在一线。

李多云说:“家乡有难,我一定会尽我所能救治家乡的父老乡亲。大家团结一心,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她在武汉前线表示,“我们一定会不负深圳人民的重托,我们要把细节做好,一定做到零感染!”

抵达武汉后的第一天,李多云还写下了第一篇日记,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心得。她希望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做好自我防护,大家一起打赢这场战役!(李多云医生日记附后)

我们要把细节做好,一定做到零感染!

2020年2月10日,阴天

2月9日零点接到紧急通知,要出发到武汉,准备物品、参加出征仪式、到机场、托运,原定16:30起飞,最后快19点才起飞。晚上23点,我们终于入住武汉欧亚会展国际酒店。

虽然大家都很疲惫,但深圳队的13名队员还是连夜开了简短的会议。会议有两项议程,一是党员积极分子、党员一起学习了入党誓词;二是集体学习院感防控知识,将房间实行三分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进行了演练。我们要把细节做好,一定做到零感染!

洗漱完毕已经凌晨1:10了。为了安全,我们都没有开空调,酒店好冷。刚进来时只有薄薄的一床小被子,经沟通协调送来了第二床被子,暖和了许多,终于可以睡个暖和觉了。

早晨起床,窗外是阴天。我曾经在这里学习、生活了将近17年的武汉,熟悉又陌生!看到武汉那么宽的路上没有车,没有人,很难受。我抬头看了一眼窗外,发现天空有一缕白光,我寻思,“那是希望之光吧,疫情就要出现拐点了吧?”

今天早晨7:30,深圳组组长孟新科就把所有人的早点拿到15楼来了,虽然没有热干面,早点也还是不错的,有稀饭、鸡蛋、馒头、火腿肠、油条、牛奶、半个橙子。待到疫情结束,我一定要吃碗可口的武汉热干面。

我们的行李还没有到,上午大家边培训边等待行李的到来。我们即将要去支援的地方是方舱医院,上午的培训就主要包括在方舱医院工作的注意事项、工作经验等内容。

吃完午饭,行李到了,我们开始卸行李、搬行李。东西多、电梯少,一直到15点半,我们才把行李全部搬到各自的房间。

从18点开始,医疗队又开始练习穿脱防护服、戴口罩和手套。各个地方的队员都找了一个地方练习穿脱防护服,大家都在争取做好每一个细节,否则一个小错误就会导致被感染。

晚上,在朋友圈看到同济医院林正斌教授走了的消息,大家都很心痛。希望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做好自我防护,大家一起打赢这场战役!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深协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