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碉楼、麻石、青砖……述说着光阴的故事。还有带着小孩的老人、妇女们,与你不期而遇,充满温暖和历史的画面总能让人内心宁静。这里就是羊台山下的客家古村麻磡村。然而宁静的古村背后是,饱受风雨,破落不堪。可喜的是,麻磡将迎来新机遇,将对标观澜版画基地进行改造,这或许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400年古村落残留下的“美丽”
南山区麻磡村坐落在羊台山西南面的山脚下,西丽水库的上游毗邻白芒关联检站,是西丽镇北部二线关口位置。该村被称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拥有近400年历史。
该村位于南山区最北端,由于地处偏僻,目前仅有一条67路公交线经过,也是67路终点总站。
据介绍,明末清初期间,麻磡村的先人从河源迁徙到该地并居住下来。村子最北边的羊台山脚下,是一处近4000平方米的老瓦房群,现有各类瓦房、碉楼共计300多间。这些老瓦房群构造颇简单,多采用麻石、青砖作材料,屋脊由瓦片覆盖,呈船形。建筑风格大部分属于客家式,其中也夹杂了部分广府式。
游击队曾在村里的碉楼里抗日
目前,麻磡村还保留着4座碉楼。据悉,上世纪20年代,由于土匪活动猖獗,经常骚扰村民,村民修建了碉楼御敌。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游击队的几位联络员经常在麻磡村秘密活动,他们把据点设在碉楼里。当日军临近时,游击队员们躲在里面,向碉楼外的日军射击,保卫全村村民安全。
老村民向记者回忆,日军曾袭击麻磡村,把全村人赶进教堂。直到次日中午,日军害怕游击队员从村外进攻才撤走。
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乡愁”
老瓦房大多不足25平方米,部分已经荒废,或用作仓库。尚有人住的,屋前晒满衣服,屋内鲜见冰箱、空调等现代家电。在仅两人臂宽的巷道里,记者巧遇一对老夫妻和他们不足2岁的孙子,正在晒杂粮。
西丽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改革开放后,村子向南发展,建了五个工业区和一处公园。许多村民也将新家迁移到麻磡村南部,留守老房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带孩子的妇女。
这几年来,为了生存,村里不少房子用作出租屋,甚至餐厅。但由于排污系统缺失,饱受烟火和水的侵蚀,部分老瓦房外墙已剥落斑驳。此外,碉楼四周,也已被建筑废料填埋得无处落脚,碉楼内部也因无人修缮而落满尘埃。
南山推动北部发展古村迎来机遇
古村落人口普遍呈现老龄化趋势,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普遍现象。曾有业内专家分析,青壮年常住人口的缺失,使村落缺少了最根本的生命力。除了要加强古村落保护意义的宣传外,相关部门还应积极面对,采取适当措施。
留住麻磡村的300多间老瓦房和碉楼,同时让古村落走出目前的尴尬境地!这一课题早已引起南山区政府的关注。目前,麻磡村已经向深圳市、区两级文物 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要求把古民居“晋升”为文物保护单位。
与此同时,今年5月27日,南山区召开北部片区协调发展三年行动领导小组会议。当日,南山区委书记姜建军、区长王强率队来到麻磡村,调研老瓦房群的情况。姜建军当即表示,老瓦房群一定不能为了改造而改造,要谋定而动,按照观澜版画基地的国家级标准来实施改造。“通过改造,吸引村落外流人口,真正实现古村落的维持繁衍。”
据悉,南山区将投入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共计675亿元,推动北部片区的发展。麻磡村的老瓦房群将趁势迎来改造机遇。
编辑 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