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三五”间30万套住房面向人才配租配售

记者 窦延文
2016-11-05 19:34
摘要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一再证明,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强人才就是强实力,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发展优势、创新优势、产业优势。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一再证明,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强人才就是强实力,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发展优势、创新优势、产业优势。

在房价高企的形势下,如何让人才在深圳安居乐业,激发出创造力?今年深圳实施重磅新政,先后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完善人才住房的若干措施》,以前所未有的住房补贴、建设和供应力度,为人才安居提供保障。

根据人才安居新政,深圳人才最高可获1000万元购房补贴;“十三五”期间全市新筹集建设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4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不少于30万套。

人才住房补贴额度大幅提高

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在人才安居保障上较以往有较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大力建设人才公寓。未来五年市区两级筹集提供不少于1万套人才公寓房,提供给海外人才、在站博士后和短期来深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租住,符合条件的给予租金补贴。

完善高层次人才安居办法。杰出人才可选择600万元奖励补贴,也可选择面积200平方米左右免租10年的住房。选择免租住房的,在我市全职工作满10年、贡献突出并取得本市户籍,可无偿获赠所租住房或给予1000万元购房补贴。符合条件的其他高层次人才,在享受相关奖励补贴的同时,可选择最长 3年、每月最高1万元的租房补贴,或选择免租入住最长3年、面积最大150平方米的住房。

加大中初级人才住房政策支持。加大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配租配售力度。人才申请轮候公共租赁住房,不受缴纳社会保险时间限制。支持用人单位通过提供购房房贷贴息、房租补贴等形式解决人才住房困难。

给予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向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发放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其中,本科每人1.5万元,硕士每人2.5万元,博士每人3万元。

创新境外人才住房公积金政策。在我市工作的外籍人才、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人才和港澳台人才,符合条件的,在缴存、提取住房公积金方面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人才住房建设和供应力度前所未有

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根据《关于完善人才住房的若干措施》,“十三五”期间,我市新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万套,几乎相当于特区成立30多年以来建设的政策性住房总和,也超出了“十二五”期间全市开工的商品房数量(35.7万套)。40万套住房中,人才住房将不少于30万套。

如何确保这么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供应任务顺利完成?该负责人表示,人才住房新政对人才住房多渠道筹集建设进行了全方位布局,如每年新出让的居住用地中,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应当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60%;利用公共设施、城市更新和棚户区改造项目配建人才住房;鼓励利用自有存量用地建设人才住房;挖掘存量住房资源,培育人才住房租赁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人才住房建设运营等。

该负责人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才住房新政提出,招拍挂出让的商品住宅项目用地应配建不少于总建筑面积10%的人才住房,在此基础上,创新招拍挂模式,实行竞地价与竞人才住房配建量相结合,即竞地价达到一定程度后,转为竞人才住房配建比例,提高人才住房配建比例。

人才住房实施封闭运作内部流转

根据现行法规政策,已经建成出售的保障房在一定年限后(经济适用房为5年,安居型商品房为10年)可以申请取得完全产权流向商品房市场,新建的增量保障房和流失的存量保障房相互抵消,存量住房的蓄水池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为促进人才住房可持续发展,确保公共资源公平善用,人才住房新政明确了人才住房原则上不得转变为市场商品房上市流转,需要转让人才住房的,应由原配售单位或政府依法回购,或转让给符合购买条件的其他人才。

该负责人强调,深圳是土地资源极其稀缺的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尖锐,人才住房属于稀缺资源。实施人才住房封闭流转既是深圳市情的迫切需要,也是合理国际经验的科学借鉴,是“疏堵结合”的产权制度,一方面人才住房不得转变为市场商品房上市流转,避免通过人才住房谋取暴利,同时又允许转让给符合购买条件的其他人才,能够确保我市人才住房总量稳定、只增不减,使得人才住房真正回归安居属性。

编辑 高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