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齐鲁医院医疗队在进驻武汉48小时内,就立马组织编写了一套《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实用手册》,并配上了音频。
武汉话用语俏皮,语调活泼。在央视讲三国而火遍全国的易中天教授,讲的就是带有武汉方言特色的普通话。在旁人看来,医疗队编写的这本“武汉话速成”,似乎有些有趣、好笑。但在这个十万火急的时刻,援鄂医护人员拿出零碎时间,学习点“灵性武汉话”,是很有必要的。
虽说现在大家听懂普通话基本都不成问题,但有些市民,尤其是老人,大多只能操一口“武汉普通话”,与医生、护士交流。若千里驰援的医护听不大懂,甚至会错了意,可能就会“蛮麻烦”。
“望闻问切”其中的问,也就是现代医学讲的医患沟通,是医生做出科学诊断的基础之一。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有效沟通,对于医生治疗疾病,护士护理病患,患者恢复健康,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面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染性疾病,医疗队必须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与确诊患者反复确认其行动路径、接触人群等信息,了解武汉话里的常用称谓,特别是掌握武汉话里相对独特的说法,比如爸爸叫“老特儿”,岳父叫“老亲爷”,对于准确做好流行病防控工作有很大帮助。
更让人暖心的是,这份“武汉话速成”里,还专门拿出一章来,教医护人员如何鼓励患者及家属——“莫和不过”就是“不要害怕”,“你蛮快就要出克了”就是“你很快就要出去了”。都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医学研究和实践也已经证明,在克服疾病的过程中,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也有助于加快恢复。“渐喜乡音似”,方言对于人们来说,有独特的文化意涵,能够勾起美好的文化记忆。用普通话鼓励病人,当然有用,但至亲不过乡音,用武汉话给予鼓励,自然效果加倍。说乡音就是自己人,在人们脆弱的时候,哪怕稍微蹩脚的武汉话,也会格外亲切。医疗队迅速响应群众需求,也说明援鄂工作做到了细处。
特殊时期,战疫工作更要细致入微。“学方言”看似是小事,但意涵不小,体现了援鄂医疗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湖北的疫情形势严峻,我们面临的敌人,是非常狡猾的病毒。来自各地的医疗队不仅要拿出专业医疗绝活,也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把援鄂各方面工作做得实些更实些、细些更细些。
编辑 黄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