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顶揽奇迹——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杨丽萍
2021-07-01 07:04
收录于专题:庆祝建党100周年

莲花山。

一城中央,四季葳蕤。

山势不高,却有盛名。

莲花山名满天下,因一座城,因宏阔壮丽的探索,因一场伟大的实践,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这座山,伫立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回荡着人民领袖激越的新时代宣言。

这座城,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张白纸描绘的最美画卷。

这个时代,是一个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

风云际会,莲花山成为那个被历史选中的地方。在党的百年精神图谱中,它注定榜上留名。

这是一座改革开放之山。

山上,飒然而过的春风,飞渡南海,鼓振神州,激起烈烈风雷,卷起滚滚春潮。

这是一座走向复兴之山。

山下,升腾而起的新城,光耀海内,闻名世界,用先行示范之姿,探民族复兴之路。

百年里的家国情怀,海内外的滔滔浪潮,在这里交汇激荡,成为一个民族的时代地标与精神图腾。

登临莲花山,眼前如画般锦绣而壮观的,正是这座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这座城作出这样的定义:

“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01

探路先锋

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10月14日下午,深圳莲花山,满目苍翠,蓝天湛湛。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顶,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在铜像后侧,是他2012年12月8日亲手种下的高山榕。那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时所种。当时,他在这里向全世界郑重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如今,这棵十多米高的高山榕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高山榕的年轮里,刻着时间的秘密,也藏着特区的往事。

在岭南的村落里,大榕树总是村子的中心。

1978年12月18日,当时的宝安县石岩公社上屋大队的村民们聚集到了这里,迎接来自香港的客人,脸上半是兴奋、半是犹疑。

该不该让香港公司来办厂?

厂子是姓社还是姓资?

为了这一天,上屋大队的干部已经争论了大半年。

当天,大队与香港怡高实业公司及深圳轻工工艺品进出口支公司签署了一份编号“深轻宝第001号”的协议书,上屋线圈厂的兴建,宣布了中国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的诞生。

村民们肯定想不到,这个日子和他们一起,从此写入了深圳、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史册。

这一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深刻地改变了这座城市。

1979年,在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向中央提出了创办出口加工区的建议。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创造性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宣告了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的建立。

2021架无人机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天空飞舞,描绘出雕像《闯》画面。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伟文 李忠 陈敏芝 姜鑫 摄

有外媒惊叹道:“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

新生的特区,翻动了时代的新篇章——率先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取消粮票等一切票证、率先打破电信垄断、率先推行基建工程招标制……

新的转机与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特区的天空。

闯,就是打破成规,就是先走一步。

狭长的蛇口半岛,从地图上看就像一支试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试验场。

来到工业区工作的林小静,发现这里每过几天就会开出一条新路来。轰隆隆的开山炮声,是这里的背景音。“炮声一响,地动山摇,让人有一种改天换地的感觉。”

林小静是办公室的打字员,她在键盘上敲下了一项项新的改革方案——实行职工住房商品化,迈出了全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公开招聘企业管理干部,实现国内人事制度的重要突破;率先实行基本工资加岗位职务工资加浮动工资的改革方案……

仅在1979年到1984年间,蛇口就孕育出了24项“全国第一”。

移山填海、振聋发聩,一声又一声惊雷般的炮响轰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

更惊天动地的改变,是观念。

沿着工业大道往蛇口港方向西行,微波山下的路口,巨幅标语牌上的内容几十年都没有变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82年11月,在深圳参观的各省市外贸代表团有人眼尖发现了这幅标语,立即引起各地代表们议论纷纷,有的人还赶忙掏出钢笔把这几句话记在小本子上。这句话与在深圳的种种新鲜见闻一起,被传播到各地,也掀起对特区的种种争论。

深圳是不是在传播资本主义价值观?特区究竟姓“社”还是姓“资”?

从特区建立以来,对深圳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这是对探索者的“礼遇”,也考验着先行者的勇气与担当。

时间是一切的答案。风风雨雨中,这幅标语陪伴特区走过40年,在蛇口屹立至今,它所在的地方,已经被命名为“时间广场”。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时,深圳发起的“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选活动中,这一观念不负众望,排名榜首。

而在当时,人们真正认识到时间的分量,是来自“深圳速度”。

1983年,国贸大厦在建工地上,18岁的中建三局女工杜先芳第一次爬上了百米高的龙门架。脚下,是正在生长的钢筋森林,眼前,是大兴土木的崭新之城。

她兴奋地唱起了当时的流行曲《漫步人生路》:“越过高峰另一峰却又见,目标推远让理想永远在前面……”

次年,这座内地第一高楼的主体建设速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新纪录,标志着我国超高层建筑工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深圳速度”从此闻名天下。

越过高峰,还有更高峰。

深圳不光有速度,更有高度与锐度。

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成立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敲下土地拍卖第一槌、创立内地首个义工团体、第一次实行文稿拍卖……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经济特区在各个领域里,都留下了探路者的足印。

事实上,从特区开发以来,这座城市就没有满足仅仅建立在加工贸易上的经济增长。从早期单项改革中的所有制结构调整、物价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到以价格改革、管理体制改革、财税改革和市场体系培育为代表的配套改革,深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闯出了一条新路。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面对难啃的“硬骨头”,特区人始终“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狠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强区放权”、商事登记、科技管理体制、国资国企、财政预算管理等重大改革,实行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二次房改”……

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访问深圳时说过的:“你们社会主义怎么走,没有实验室不行。深圳就是实验室。”

实验室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结果是未知的。因此,它永远充满希望。

1999年,深圳停办已举行10年的深圳“荔枝节”,改办“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早在此之前的1987年,深圳已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为民办科技企业铺路。

回望历史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这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重要判断与决定。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些人和企业,也在为这座城市的未来勾勒出了更高远的坐标。

就在1987年,任正非在深圳创办了华为,他回忆过,正是深圳明晰了民营企业产权,让他下定决心,扎根深圳。

首届高交会上,28岁的深圳青年马化腾融到了220万美元,这是腾讯得到的“第一桶金”。3年后,腾讯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群,5年后,腾讯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2015年3月10日,一则写着“MAKE WITH SHENZHEN”(与深圳共同创造)的“创客之城”巨幅广告闪耀纽约时代广场。美国《连线》杂志前主编、“长尾理论”提出者克里斯·安德森说,正在兴起的创客运动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工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深圳代表中国站在了世界最前沿。

秉承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种种的深圳故事,如百川入海,汇入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洪流中。

如今,在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展出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中,由党与人民书写下的改革开放事业一个个伟大瞬间,在这里凝固。

这里,有习仲勋在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言草稿的影像;有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市钟、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复制品;有华为最早的交换机、有首届高交会展示的同款QQ公仔,有深圳最新的科技成果……

一路走来,都是时间的故事。

走出展馆,抬眼正是莲花山,满目苍翠,蓝天湛湛。

02

向海逐浪

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伟大奇迹,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登临莲花山山顶广场远眺,青山隐隐,水田漠漠,波光闪烁的深圳河,似乎从历史深处而来,穿过桑田,注入沧海。

东望,是20世纪初,由首批归国留学生詹天佑督建的罗湖桥,连接着粤港的传衍与脉络。

西眺,是21世纪初建成的深圳湾大桥,腾浪扬波,飞度南北,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强劲跃动的主动脉。

从窄窄的铁架桥,到气贯长虹的跨海大桥,穿透百年历史烟云,一座城市向海逐浪的“睁眼看世界”之路,愈来愈明朗,也愈来愈宽阔。

在时间幽深处,历史早已埋下了伏笔。

1925年6月19日,由共产党人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的省港大罢工爆发。参加罢工的香港工人陆续分别乘火车或步行到深圳。

原址在深圳墟南庆街的思月书院,成为了香港罢工工人接待站,他们在这里得到休息、补给,再登上火车前往广州或其他地区。

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蓬勃开展的深圳地区,成为省港工人运动的联络点。

抗战期间香港沦陷后,1942年1月,莲花山北面的梅林坳山林中,出现了一批知识分子风尘仆仆的身影,他们中有邹韬奋、茅盾、胡风、廖沫沙……傍晚,夕阳沉入密林,一行人登上高处,俯视白石龙村的隐约灯火,欢呼雀跃起来:“到家了!到家了!”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在东江纵队的周密安排下,香港的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共800多人陆陆续续被营救出来,为中华民族、为新中国保存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其中,渡过深圳河、通过梅林坳、到达阳台山抗日根据地是大多数人的脱险路线。

革命烽火年代,这片土地留下的重要红色印记,正是以一个与海外的连接点、中转地的姿态出现的。

而特区深圳,更是诞生于阔步走向世界的中国。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曾做出一个判断:“中国的开放是从边缘开始的。”

经济特区这一“边缘”的开放,离不开党的高层决策与顶层设计。正是自上而下的开放政策,国内的大环境、大气候,全国各地在人才、资源和信息等全方位的参与和支持,赋予了深圳超越地域的国家视野。

从深圳学香港,到沿海学特区,再到内陆学沿海,开放的闸门从特区打开,世界浪潮滚滚而来。

1981年的一天,来自香港的年轻人李文富骑着一辆自行车跨过了罗湖桥,车后座是百事可乐的样品。这位百事在香港的业务代表,来到刚建立的特区洽谈投资。

后来,人们说,他是用单车把世界500强驮到了深圳。

25年后的另一天,香港科技大学硕士生汪滔来到一河之隔的深圳,莲花山脚下莲花北村的一间民房,是他最早的创业空间之一。当年第八届高交会上,汪滔带着他的遥控飞机样品出现在了会展中心的人潮中。次月,他注册了大疆公司,用宽阔的视角去探索世界。

从浅浅的单车辙,到无际的万里长空,从肩挑手扛开山劈路,到天马行空擘画未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深圳河两岸的故事在悄悄改变,特区从引进资本、品牌,到集聚技术、人才、服务,开放程度不断深入,而每个故事,都为包容开放这一城市标识做出鲜明的注脚。

让我们的思绪从历史中回到现实,将视野再次投向前方。

在深圳河畔,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在热火朝天地加紧建设中。这片不到4平方公里的片区上,深港正在融合“造城”,最新的科技项目在这里生长。

往西十几公里,就是前海。

前海国际会议中心。(深圳特区报资料图片)

从一片滩涂上建设出现代化新城,前海用十年的时间,在世界面前画上了一个醒目的惊叹号:如今,平均每三天推出一项创新制度,并向全国推广复制;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全球高端资源聚集,世界500强企业加速进驻;由200多座高楼连成的城市天际线,玻璃幕墙折射出日光,盈盈如水,明明如镜。

“深圳像一面镜子。”香港创业青年陈升说:“前海在场地、融资环境给予创业者的支持,让我明白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真正含义。在深圳向北看,我看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向南看,我对‘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共产党于这里进行的伟大实践华彩耀目,也让深圳在融合与开放中更加阔步前行。

今天的深圳,已成为一座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都市,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亚洲最大陆路口岸、中国五大航空港之一,拥有华为、招商、平安、腾讯、万科、正威、恒大、深投控8家世界500强企业,吸引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

这,正来自向海逐浪的开放胸襟。

没有弄潮逐浪的志向,就没有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没有海纳百川的情怀,也就没有包容并蓄的城市文化。

2020年春末,来自韩国首尔的外籍居民金润爽把一面用中韩双语写着“严谨把关抗疫情,真诚服务为居民”的锦旗送往南山区招商街道沿山社区,向工作人员真诚致谢。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这座拥有95%以上移民人口的城市反应迅速且井然有序,让这里居住的国内外居民感到安心。

这一年8月,美国人马立安推出了自己新书《向深圳学习》的内地版。这位文化人类学学者在深圳已经生活了26年,成了深圳朋友口中的“老马”。她迷恋这里城中村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在她看来,深圳最可贵的奋斗精神与鲜活气质,就在城中村。

当月,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启用了内地高校首套全自动高通量催化剂制备及筛选设备。格拉布斯研究院是深圳首个以诺奖得主命名的研究机构。受南方科技大学之邀,化学家罗伯特·格拉布斯数年前来到深圳开创新的事业,他说:“这里与硅谷一样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环境,是吸引我来的重要原因。”

也有一些来去匆匆的客人——2016年全国双创周期间,人们在新闻路星巴克里认出了苹果公司CEO库克,后者正在享用一杯美式咖啡;2011年深圳大运会期间,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一天里逛了两次中心书城,带走了一大筐书和光碟。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观察深圳的方式,这也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而一座丰富的城市,也将永葆其生命力。

马立安来到深圳之时,华侨城集团刚刚在深南大道边上建了一个叫“世界之窗”的主题公园。在这位学者眼中,这个景点是一个很好的隐喻,因为深圳正是中国通往世界的窗口。

在二十多年后,深圳的意义已超越了一个窗口。“今天深圳不再是一个通向外部世界的通道,而是这片土地本身所创造出来的一切,从产品制造、制度创新、技术发明到规模扩展,市场开拓以及不断地自我更新,让深圳展现出勃勃生机。”马立安说。

中国共产党流淌在血脉中的开拓精神,让深圳的城市定位越发清晰。

新时代,惊涛拍岸,深圳依然勇立潮头。

图为深圳市风光。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03

初心如磐

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习近平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一到周末,莲花山公园就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茵茵草地上,明媚阳光下,风筝在天上自由飞舞,孩童在地上快乐奔跑。

一切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

从党组织在深圳“萌芽”之日起,这一初心就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死地求生、前赴后继,汇聚成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

楼村,一座800多年的古村落。

穿过百余米清幽的麻石巷,建于清代的青砖古建筑“琬璧公家塾”依然矗立着,默默述说着中国共产党在深圳建立发展的最初脉络:1924年下半年,中共广东区委派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共产党员黄学增、龙乃武等,来到宝安县开展农民运动,吸收农民运动的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25年底,先后建立起楼村、周家村等11个党小组。 其中,楼村党小组就在楼村琬璧公家塾成立。

从村民的启蒙之地到深圳党组织的“萌芽”之处,琬璧公家塾在古朴中有了明亮的革命色彩。

星星之火,从此燎原。

1925年7月,深圳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宝安县支部成立;1928年2月23日,深圳地区史上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宝安县委在燕川村召开全县党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9人。

支援东征军讨伐军阀陈炯明、成为省港大罢工的前哨阵地、领导工农武装暴动支援广州起义……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深圳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个革命志士在这里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在深圳党史馆,陈列着一张古旧的课桌,它的主人是深圳地区早期党组织建立者黄学增。

黄学增,与彭湃、阮啸仙、周其鉴并称广东四大农民运动领袖,29岁慷慨就义。在其短暂而壮烈的革命生涯中,深圳,是他走向革命舞台非常重要的一站。

坪山光祖中学,迄今已经走过了115年的历史。1925年10月,它迎来了一位伟人——周恩来。彼时的周恩来正率领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二次东征,剑指盘踞在淡水的军阀反动势力,指挥部就设在教学楼二楼东南角的一间教室内。

攻打淡水前,周恩来对全校师生发表演讲,说明这次战争是为了解除东江人民的痛苦,扫除军阀割据,建立革命根据地。

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

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

抗日战争时期,深圳地区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又领导人民抗征分粮,实行土改……凭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行动,党组织赢得了民心,打败了强敌。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当历史的指针即将指向新的刻度时,共产党人的初心被再一次叩问。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内外一些群众偷渡港澳,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特殊问题。深圳市的前身宝安县毗邻香港,由于群众生活水平与香港居民的差距十分悬殊,边境地区偷渡潮更是禁而不绝。

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同志亲任广东省反偷渡领导小组组长,“要治‘本 ’,就要对外开放,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尽快缩短与香港的差距,才能稳定人心,有效刹住偷渡潮。”

“广东这么好的条件,再搞不上去,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心不安啊。”习仲勋深有感触地说。

真心的叩问,总会获得历史的回响。

这块沧桑的土地,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拆县设市,深圳经济特区横空出世。

深圳湾畔,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

曾经,有一群人被称为“水流柴”,一条船、一家人,男人撒网、女人划船,在水上过着飘零的生活。从“水流柴”到上岸定居,到全国首个“万元户村”,再到现代化“花园式”住宅小区,渔民村40多年的蝶变见证了春天的故事,而在每一个蝶变的节点,都会看到一个共同的闪亮名字——中国共产党。

渔民村老村长邓志标的话一语中的:“没有改革开放,你看到的地方,都是泥塘。”

从“创富”到“创福”,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深圳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幸福”坐标不断清晰——让城市又好又快发展,让人们共享发展的成果。

让我们来看看深圳教育和卫生的“投入与产出曲线”,两条曲线形象地展示出这里是如何改天换地的。2020年,深圳全市本级财政教育、卫生支出分别高达851亿元和441亿元,继续领跑全国,与特区成立初期教育、卫生经费短缺形成鲜明对比。

生机勃勃的福田学子。

大投入带来了大变化。

仅“十三五”期间,深圳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近40万座,目前基础教育规模已居全国一线城市第二。高等教育领域,深圳5年新增5所大学,创造出又一个“深圳速度”,全市已开办高校15所。

“真没想到,最好的医生,就在深圳!”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3岁女孩珊珊(化名)的家长发出了这样感慨。“十三五”期间,深圳累计引进培养超过800名高层次医学人才,“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深圳”的梦想已经逐步变为现实。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水是城市之源。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这条河也曾经是广东省水质最差的一条河,被称为“深圳脸上的一道疤”。

2016年,深圳全面向水污染宣战。经过近5年的综合整治,累计投入水污染治理的资金超过1500亿,新增污水管网6460公里,昔日的“黑臭河”变成“景观河”。

66岁的宝安区碧头社区原居民蔡桂森,早晚在茅洲河河道边走一遍已经成为每天生活的一个习惯,“河水一天天变清,不仅鱼多了,前来觅食的白鹭也渐渐多了。”

法治是城市的底色,在深圳40多年来制定的法规中,有相当一部分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从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无偿献血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到正在制定的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一个“全民友好、全龄友好”城市呼之欲出。

……

蔚蓝之都 阙永福 摄

从莲花山上放眼而望,一幅幅“宜居”画面,拼接成六个大字“以人民为中心”,生动回答了发展“为了谁”。

“以人民为中心”,这几个字还写在了遍布深圳大街小巷的党群服务中心的显眼处。

为了将城市基层党建真正做实,深圳规划建设“1+10+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1050个党群服务中心遍布在社区园区、楼宇商圈、机关企业,党员群众平均1公里范围内就能找到1个党群服务中心。

原来,党组织就在自己的身边。

新时代大讲堂、党建书吧、便民办事活动场所、党代表接待室等……党群服务中心以其各种温暖的服务,让党的形象在大家心中烙得更实、更深。

“党群服务中心布置什么内容,我们都会征求居民意见,让居民喜欢,享受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果。”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一句话道出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初心”。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疫情来袭,一群群最勇敢的人再度站了出来。一面面党旗展开,一只只右手举起,入党誓词一次次铿锵有力地在鹏城大地响起。

“让我上!”面对可能的危险,特区共产党员们,时时挺在确诊病例处置、发烧人员收治、隔离人员上门隔离、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现场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书写责任担当。

“既为中国应对疫情提供了范本,也在全世界的疫情总体应对中发挥了模范作用。”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高度评价深圳的抗疫措施。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示出攀登的高度。

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闪耀在特区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征程上。

战斗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一线的医护人员。

04

走向未来

在新起点上,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习近平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一名刚健的男子右手挥舞着锤子,砸向左手握住的凿子,锲而不舍地雕刻着自身。莲花山公园里,这尊名为“自我完善”的雕塑总能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沉思。

作者是已逝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潘鹤,他生前解释雕塑的寓意时曾说,希望深圳发展到今天,不要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完善自己获得新的发展。

2019年的深圳,注定与众不同。

是年8月,党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实施。从第一个“经济特区”到第一个“先行示范区”,实现一次又一次跨越式发展之后,深圳再度站在了历史的聚光灯下。

在《向深圳学习》序言中,美国著名中国问题学者傅高义写道:“深圳是开拓者,是帮助塑造中国现代生活的开路先锋。”

在新的起点上,开路先锋有了“自我完善”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并设定了更为高远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范例”“全球标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任务不可谓不艰巨。因此,在谈及深圳未来的发展时,知名学者郑永年直言:“深圳未来同样要杀出一条‘血路 ’!”

改革,从来都是深圳杀出一条“血路”、紧攥手中的“法宝”。

2020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印发实施,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措施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再度发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誓言。

8月24日近9点半,深交所传来6下清脆的开市钟声,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首发企业上市交易。

被誉为“活力之板”的创业板正式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注册制。深交所理事长王建军表示,改革后的创业板,将积极践行“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

如果经营失败,创业者拥有破产的权利。今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正式施行,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个人破产制度,让“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有机会走出“债务泥潭”。

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城市空间统筹等领域开展综合性系统性改革;确立44项重点改革任务,推动国资国企、土地管理制度、司法体制等多个重点领域改革先行示范、率先突破;积极推动人才管理改革,打出人才政策“组合拳”,全方位构建一流人才生态……

新时代,新脚步,仍然必须敢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说,40多年过去了,深圳有了一定家底,既得利益比以前多了,改革也确实有了一些“包袱”。敢闯敢试的精神仍然是特区之“特”最重要的特质,要打破僵化陈旧、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力戒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的守成心态,大胆创新、大胆试验,勇于探索前人没走过的道路。当年是这么走过来的,未来依然要这么走下去!

为实现更多“从0到1”源头创新,一座科学新城正在崛起。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重点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预计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5G,意味着一片新的蓝海。

目前,深圳已在全国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5G网络全覆盖的背后,是深圳全力抢占数字经济时代全新制高点,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未来,深圳将致力于突破5G重大关键技术,全力以赴将深圳打造成为5G全球标杆城市。

让我们把目光从未来5G的蓝海,转向坐落于南山区的南头古城。

未来与历史,总会在不经意的瞬间交融。

承载着1700年历史,始建于东晋的南头古城,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改造提升,在深圳经济特区40周岁生日那一天,张灯结彩、鸣鼓开街,徐徐打开古老的城门,被列入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的南北街示范段开街营业。

这座曾多次成为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集散地的千年古城,在经济特区迎来新发展阶段时,焕发了新的不一样的光彩。

“古城现在有了更多文化产业和创意设计、展览的参与和入驻,多了更多文气,但依然烟火气十足,生活气息满满。”南头古城原村民刘裕华说这话时,一脸的幸福与自豪。

古城焕新颜,特区奔新程。

《时代》周刊曾刊发报道预言:“一直都在努力并发生过令人惊异巨变的深圳,将再一次为中国提供一个答案。”

今天,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新征程的深圳,《时代》所预言的答案,正在揭晓。

每座非凡的城市都有梦想。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和深圳市十四五规划,道出了未来五年的梦想:瞄准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持续奋斗,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6月30日晚,深圳蛇口海上世界举行活动,党员群众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正如莲花山的那座主峰——灯旗岭。

是灯塔,也是旗帜。

是改革开放的灯塔,也是新时代的旗帜。

(原标题《莲花山顶揽奇迹——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

编辑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杨丽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