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24小时在线,筑牢深汕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读特记者 石义胜 林捷兴 通讯员 刘淑芳 张贵 文/图
2020-02-08 14:05
摘要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疫情防控的战斗打响以来,全区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坚守一线,“逆向”而行

明知危险在前,却选择迎难而上。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全国各地一线医护人员因为始终坚守在救治和防控一线而被称为最美“逆行者”。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疫情防控的战斗打响以来,全区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坚守一线,“逆向”而行。

2月6日,记者前往鲘门中心卫生院,遇到了正准备赶赴一线交接班的医生王智敏。匆忙间,记者与她进行了简短的沟通,并从中看到了不一样的深汕“逆行者”,也更懂得了“最美”的含义。

中午1点多钟,王智敏穿戴好防护服,准备出发前往深汕高速鲘门出口的联合检疫点,与上一班已经工作8小时的同事交接班,确保无缝对接,为进入辖区的人们进行全覆盖体温测量。

“任务召唤,使命必达”,这是王智敏在朋友圈写下的“出征宣言”。十几天来,她和同事们都没有回过家,吃住都在卫生院,一直战斗在深汕合作区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相比于持续工作带给身体的疲惫,护目镜、防护服等防疫医疗物资的紧缺,是摆在她和同事们面前最大的困难和考验。此前,防控物资供应紧张的时候,她说,她们就把游泳镜当成护目镜来用,一次性防护服有时候也不得不一穿再穿。

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紧缺,医疗技术力量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是基层医疗机构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普遍面临的难题。

“严峻的疫情要求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必须更精准高效地调动医护资源。即使艰险,我们也决不能退缩,因为这就是我们医务人员的战场。”鲘门中心卫生院院长魏耀跃说。

他说,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鲘门中心卫生院34名医护人员始终全员在岗,实行24小时轮班制。尽管卫生院的人员与当前任务所需要的力量无法匹配,但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使命,大家采取了“兵分三路”的办法,一部分人负责深汕高速鲘门出口和鲘门高铁站联合检疫点的体温筛查工作;一部分人每天要两次上门,为有重点疫区居住和旅行史的人员测量体温,并持续进行医学观察跟踪;还有一部分人值守在卫生院,以保障群众的日常就医需求。

连日来,针对当前全区基层医疗物资紧张的问题,深汕合作区始终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要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的要求,千方百计积极组织防控物资的采购、调运和储备,尽全力保障医务人员、基层一线的防控工作需要。全区发布的疫情防控物资管理《暂行规定》也进一步明确,对防控物资将实行统一计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优先保障医疗卫生单位和一线工勤人员需要。相信种种保障措施,将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坚强保障。

“我们坚信,通过科学防控、规范诊疗,以及全体医护人员和各条战线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说这番话时,魏耀跃语气坚定。他同时也提示广大深汕群众,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大家尽可能“按兵不动”待在家中,就是助力深汕疫情防控工作。如果一定要出门,请大家一定要戴好口罩,并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

编辑 康佳楠

(作者:读特记者 石义胜 林捷兴 通讯员 刘淑芳 张贵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