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大鹏新区在全市率先将红外体温检测设备应用于道路交通联合检疫点,客运大巴载满乘客只需1分半钟就能全部完成体温筛查,大大提高了检疫效率,降低了检疫工作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坝光收费站是惠深沿海高速进入深圳的卡口,车流主要来自惠州、汕尾、汕头方向,现阶段每天的过车流量约为6000-8000辆次。记者在收费站看到,检疫点设置了多个应急帐篷和厢式简屋,新区“三位一体”工作组分工协作对车辆司乘人员进行检疫和信息登记。一辆客运大巴进入收费站,交警引导进入大中型客车检测区,司乘人员下车后走进帐篷,在帐篷出口处,记者看到一套红外体温检测设备,乘客经过时便能秒测出体温。如果测量结果超过37.3℃,系统便会自动预警。“这样很方便啊,下车之后溜达一下就测了体温,不用排队一个个的测。”乘客梁先生表示。
记者了解到,我市道路交通检疫点由市交警局牵头设置,各区(新区及深汕特别合作区)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对检疫点的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各部门联合落实检疫工作。其中,公安交警主要负责检疫点的秩序,大鹏新区在落实管理职责上,该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按照大鹏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利用信息化手段尽量降低一线防疫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几率”的要求,第一时间启动了紧急采购程序,联系相关厂家采购了两套红外体温检测设备,设备到位后连夜安装调试,目前已经在坝光收费站和雷公山隧道投入使用。
“像此前一辆坐满乘客的40座大巴,使用手持体温枪检测,最快也要五六分钟,而现在使用红外体温检测,大约1分半钟就能全部检测完毕。”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最关键的是减少了工作人员与被检测人员的接触,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目前,红外检测设备主要用于对7座以上客车司乘人员较多的情况,对于私家小车,卫生检疫工作人员仍使用手持体温枪进行检测。
体温检测是疫情检测的第一关口,红外体温检测仪在公众场所对疑似患者甄别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组织做好红外体温检测仪及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将红外体温检测仪纳入疫情防控重点物资。记者了解到,我市其他区也在积极采购相应设备,更多的道路检疫点上将会使用,加快检测效率,降低检疫工作对交通通行能力的影响。
编辑 张克